聰明的父母,從來不跟孩子“講道理”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跟孩子“講道理”

文:超媽

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盧梭

1、情商低的家長,就是不停的和孩子講道理

説起明星育兒,黃磊必定榜上有名,在他的教育下,大女兒多多上能獲得鋼琴大獎,下有一手烘焙好廚藝,姐姐如此優秀,妹妹也是古靈精怪。

但是就是這樣的育兒高手,也會有吃癟的一天。

前段時間,黃磊發微博説,妹妹早餐沒吃完,他想借此用道理來教育女兒: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跟孩子“講道理”

沒想到孩子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的大道理在孩子那裏根本行不通。

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也是這樣,只要抓到機會,就給孩子講道理。

孩子犯錯了,給孩子講道理;

看電視有感觸了,給孩子講道理;

出去玩有啓發了,給孩子講道理;

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了,給孩子講道理;

但是這樣的道理孩子往往聽不進去,反而讓本來開開心心的孩子瞬間沒了好心情,反而對家長的嘮叨煩躁不已。

造成的後果就是:家長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

2、真正的溝通,是懂得傾聽孩子的內心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議話題“孩子哪些瞬間讓你心寒了”,其中有個高贊回答是:

當我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説了半天,結果最後他捂着耳朵大喊:“煩死了,你就只知道叨叨叨的,我不想聽這些大道理!”

這何嘗不是家長們的日常呢?

耐下心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他們卻充耳不聞,甚至大發脾氣。

其實不是孩子叛逆,而是孩子需要真正的溝通,而不是家長單方面的説教。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劉靜的一句話頗有意味的,她説:

“家長和孩子之間是存在着時差的,你想讓他保暖,他想的是好看;

你想給他補充營養,他想到的是好吃;

你想給他講人生經驗,想讓他少走一點彎路,可是人家想的只是自由。”

家長很多大道理的確很有道理,這是他們多年來的人生經驗。

但是對於孩子來説,這些道理是他不能理解的,甚至在他看來是完全相悖的。

所以,與其和孩子講道理,不如走進孩子的世界,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

當家長學會正確的和孩子溝通,懂得傾聽孩子的聲音,那麼家長也就學會了如何讓孩子聽見你的聲音。

3、你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説,作用遠大於你的説教

《媽媽是超人》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賈靜雯抱怨女兒咘咘特別愛吃零食,修杰楷則“無情”地指出賈靜雯其實是最大的禍源。

他説:女兒愛吃零食是因為媽媽也愛吃,所以你要從你自己先開始做起。

托爾斯泰曾經説過,全部教育,或者説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説教一千遍,都不如自己以身作則。

所以才會有那句話“聽了那麼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關於這點,作家李雪的一段文字總結得特別到位:

想要孩子好好刷牙?自己去享受刷牙的美妙過程。

想要孩子專心吃飯?自己去享受食物的萬千滋味。

想盯着孩子寫作業?自己去拿起本書享受閲讀。

想要孩子熱愛運動?自己下樓去跑兩圈。

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決定着他的成長,而不是家長講的那些道理。

在孩子面前少講大道理,他們不愛聽,更多的時候,家長需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形成正確的三觀。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跟孩子“講道理”

4、最好的教育,是無條件的愛和堅定的支持

講道理式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説是一種否定。

不管孩子是犯錯了,還是家長單純的在給孩子灌輸自己的道理,本質上都是在告訴孩子:

我對你不滿意,所以你需要按照我説的那樣去改變,去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這種以愛之名的説教,本質上是一種自私。

人本主義之父卡爾·羅傑斯曾説過:

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好啊……

經典繪本《我永遠愛你》中就有這樣的對話: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確信自己被愛和充足的安全感,會產生髮自內心的自信、勇敢和樂觀,是孩子一生幸福感的來源。

人民日報説: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那些通透的父母都懂得:用寬容,用善待,在孩子心裏埋下情感和希望的種子。

因為教育是發自內心的愛和支持,而不是被道理包圍的枷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9 字。

轉載請註明: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跟孩子“講道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