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娃因輩分太高,被小夥伴欺負全村“撐腰”,真是太會投胎了

文|秘籍君

春節將至,又到了七大姑八大姨,男女老少“碰頭”的時候。有很多“根兒”在農村的人,不管在城市安家多久,也希望趁着過年回老家看看。

但是,一些不長在農村生活的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還抱在懷裏的小屁孩兒,自己竟然就要喊他“爺爺”,是不是太搞笑了?

5歲娃因輩分太高,被小夥伴欺負全村“撐腰”,真是太會投胎了

其實,不是搞笑,而是人家出生就“輩分”高,想改變很難。要知道,古人那時候對生育沒有什麼限制,一對兒夫妻從十五六歲就開始生孩子,到了四五十歲才“封肚”,這期間,最大的孩子和最小的孩子,可能要相差30多歲。所以,老小出生的時候,老大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但輩分在那兒擺着。老小再小,還是老大家孩子的“叔叔”或者“姑姑”。

這樣的傳統延續下來,就會造成“輩分”懸殊越來越多。一個七老八十的人,喊一個還在襁褓中的孩子為“爺爺”,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大家還特別看重這個“輩分”問題,硬要遵守。

5歲娃因輩分太高,被小夥伴欺負全村“撐腰”,真是太會投胎了

小孩子“輩分”太高,有多牛?

我老家有個小孩,今年5歲了,在鎮上的幼兒園上學。有一次,他被班裏的小胖孩兒給推倒了,倆人起了爭執。於是,兩家大人開始爭吵,甚至到了打架的地步。結果,事情越鬧越大,這個5歲孩子的親族也都趕來了,對方一看那架勢,好像一村人都出動了。

原來,這個小孩兒在村裏輩分特別高,全村大部分老年人都得喊他“叔叔”,年輕人喊他“爺爺”,跟他同歲的還有喊他“太爺爺”的。所以,“長輩”被欺負了,注重輩分的村裏人怎麼可能坐視不管?雖然,大家也不是真的要去鬧事,但是給“長輩”裝裝門面的事,還是要意思一下。

於是,對方看到一村人為這個5歲娃撐腰,就秒慫了。然後,孩子雙方家長吃了頓飯,和解了。所以,當時大家都説:5歲娃因輩分太高,被小夥伴欺負全村“撐腰”,真是太會投胎了。

5歲娃因輩分太高,被小夥伴欺負全村“撐腰”,真是太會投胎了

“輩分”文化,流傳已久,對人們的影響很大

其實,“輩分”文化,在我國流傳已久,從儒家文化對人們論資排輩開始,到現在已經延續幾千年了。 主要就是指親族或世交中的長幼次序,而且對人們的影響還挺大。

①輩分高的人,在親族裏和整個村子都有“特權”

這些“特權”,會體現在稱呼上,大家要嚴格遵守,哪怕是鬍子花白的老人,對一個還抱在懷裏的小嬰兒,也要喊出明確的稱呼。之前,族裏人還會對輩分高的長輩請安、敬煙、讓路、點頭等。

現在,雖然不那麼嚴苛了,但最起碼的尊重態度還是要有。比如,兩家發生了紛爭,會讓輩分高的人來調解,因為輩分高的人説話有分量,大家要聽。

5歲娃因輩分太高,被小夥伴欺負全村“撐腰”,真是太會投胎了

②孩子剛出生就是“爺爺”或“姑奶奶”

另一個影響,就是輩分高的人家,孩子出生就“高貴”,比如孩子剛出生就是“爺爺”或“姑奶奶”了。這不僅會給孩子一個“特權”,也會給孩子一些不便。

比如,孩子們鬧矛盾,輩分高的家長會説:“你是叔叔(姑姑),要讓着小侄子。”於是,輩分高的孩子,就會被迫懂事、謙讓,很多年紀輕輕就“少年老成”了。

③差着輩的男女不能通婚

之前我小的時候,村裏有一對男女,女方輩分高,男方要喊她“姑奶奶”,倆人相愛,但是雙方的家長,還有族裏人都不願意。因為差着輩分的男女不能通婚,要不就把輩分搞亂了。現在,規矩沒有這麼嚴苛了,只要不是近親,結婚後雙方的親友怎麼喊,都是各隨各的。

5歲娃因輩分太高,被小夥伴欺負全村“撐腰”,真是太會投胎了

“輩分”意識越來越淡化,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對待這個問題呢?

社會在進步,現在這種“輩分”意識已經越來越淡化了。尤其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農村人進城務工、生活,很多孩子別説有輩分意識,連家裏比較親的族人該喊什麼都不知道了。雖説,接受過新思想的人,不應該太看重輩分,但是父母也要教育孩子正確認識和看待這個問題:

5歲娃因輩分太高,被小夥伴欺負全村“撐腰”,真是太會投胎了

①對家裏長輩要尊重,知道開口喊人

我們就算不那麼看重輩分了,但是也要告訴孩子對家裏的長輩要尊重,不能出現打罵長輩,對長輩不恭敬的行為。尤其是逢年過節,要讓孩子知道開口喊人,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問題。

②尊重輩分排序,但不被輩分捆綁

對於親族裏的輩分排序,要尊重,哪怕不記得自己排在哪裏,也要在別人提醒的時候,對輩分高的人表示尊重。但同時,也不要讓孩子被輩分捆綁,比如,平時辦事,以及婚戀上,可以適當用新思想看待。

【話題討論:網友們,你們家族裏,有哪些關於“輩分”的趣事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6 字。

轉載請註明: 5歲娃因輩分太高,被小夥伴欺負全村“撐腰”,真是太會投胎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