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娃還能要嗎?萌娃“頭頂飯鍋”渾身米粒,寶媽:血壓都高了
若是説世上“最沒見識”的人是誰,兜媽會説是“小孩子”。小傢伙們於這個世界來説,是初來乍到,此時這個新環境中的一切,都是他沒見過、不曾瞭解過的。
於是他們對於這裏的一切,都會感覺到新奇,並且會有很濃厚的探索興趣。尤其是在孩子學會走路後,他們的各種好奇心變得就越發強了。
看到什麼東西,都會走過去摸摸碰碰,看看究竟有些什麼“玄機”。而很多時候,孩子的摸摸碰碰,在大人看來其實就是在“搗亂”!
萌娃“頭頂飯鍋”渾身米粒,寶媽:血壓都高了
父母們有個共識,就是當孩子突然十分乖巧安靜時,那大概率就是做了什麼,於父母來説並不是什麼好事的事了。
一位母親,最近就經歷了一件,令她血壓飆升的熊孩子事件。
本來她在家裏打掃着衞生,讓孩子在一旁玩玩具,可拖個房間的功夫,回來就發現孩子不見了。喊了幾聲後,孩子也沒反應,着實是把這位母親嚇到了。
突然她聽到廚房有點動靜,就趕緊過去看孩子在不在。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心裏的火苗就“蹭的”起來了。
只見面前的小傢伙,衝着媽媽笑得憨憨的,小腦袋上頂着電飯鍋。
電飯鍋中剩下的米粒,因為熊孩子這一“頭頂飯鍋”的操作,全數撒在了孩子的臉上、手上、胸口,以及小矮桌和地上。
這個小壞蛋,不知什麼時候,對家裏的電飯鍋有了興趣,大概是看着飯鍋造型不錯,就把它當成了帽子頂在了頭上。
目的達成的他,心情很是不錯,衝媽媽笑得十分甜美,全然不知自己正處於闖禍被抓的現場。
可剛打掃完衞生的媽媽,可一點都開心不起來,看着面前頭頂飯鍋,渾身糊滿米粒的孩子,內心十分絕望,她此刻腦中只有一個聲音:
“這娃還能要嗎?”
又氣又笑地把這“萌娃闖禍被抓現場”視頻發到網上,這位寶媽希望智慧的網友們能給她的答案,有才的網友們,也回答得十分嚴謹認真。
@花開半夏:
“教訓是一定要教訓的,但是建議這位寶媽,咱先給寶寶洗個澡再打吧!”
@歸期緩緩:
“換作我家寶寶,我肯定是要氣炸的,但這不是,所以我不厚道地笑了。”
@筱筱雅:
“哇!寶媽你看看他那憨態可掬的笑容,這麼萌的娃,你真的捨得打嗎?”
@哆莉力:
“小孩子就是這樣呢,愛玩愛搗蛋的,這麼小也不好教,這位萌娃真的太可愛了呀!”
其實孩子在一定的年齡,就是很喜歡搞破壞的,比如摔東西、拆東西、撕紙等。不少父母會覺得,小小年紀脾氣就這樣差,以後可怎麼得了?
而實際上,這並不是孩子的性格問題,只是在某一年齡階段,孩子會通過這樣的行為,去滿足自己的探索欲。
孩子會通過這樣那樣的“破壞”,從而去鍛鍊自己的手眼協調,瞭解物品的結構。此時家長要做的,是如何引導孩子合理“破壞”,而不是去否定孩子的性格。
孩子愛“破壞”,家長該怎麼做?
1. 正確引導,不盲目誇,也不盲目批
當孩子搞“破壞”時,家長要做的是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比如當孩子把紙撕得滿地都是時,家長不要誇孩子“撕得漂亮”,這樣會助長孩子類似的破壞行為。
也不要給孩子貼上“脾氣差”、“麻煩精”等標籤,因為孩子在某一年齡段,會有類似的探索、鍛鍊的行為。
此時作為家人,大人們要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可以讓孩子換種方式玩。比如教孩子把各種顏色的紙分類,把拆開的東西重組等。
2. 耐心去進行“説教”
很多家長在孩子搞“破壞”時,容易又氣又急先把孩子教訓一頓。而家長最該做的,是要保持較好的耐心,對孩子進行一個細緻的“説教”,立好“規矩”。
告訴孩子,哪些地方是錯誤的,不好的,不允許做的,以及今後他可以做什麼。
3. 必要的時候進行一定懲罰
在孩子搗蛋犯錯時,該有的懲罰家長也不要心軟。只有受到了教訓,孩子才能記得更深,才能更深刻地意識到錯,並在今後約束自己不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