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是怎麼被逼成“育兒學霸”的?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健康

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一張大臉娃娃的照片佔據了新聞圖片中心位置,觸目驚心。

幾天過去了,圍繞着這個女娃所使用的抑菌霜是否添加激素、涉事企業資質如何、到底還有多少無保障的幼兒產品在市面流通、測評機構説的對不對、“消”字號母嬰產品的監管使用問題……一系列爭論仍然不絕於耳。而母嬰羣裏,唏噓之後很快重歸平靜,跳轉到下一個話題。這羣人,不是對女嬰的遭遇不同情,而是對官方的結論不在意。因為她們育兒筆記上,“一搽就見效的面霜必含激素”這個育兒知識點,早就已經打上了一個確認的勾。

怎麼就如此篤定?因為不當媽,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在化學、醫藥、物理、商業、心理學等方面知識,有一天可以如此淵博。

成為媽媽之前,我也不是沒有云淡風輕過。表姐懷孕的時候買了堆滿整整一房間的母嬰用品,我嗤之以鼻,拎着醫院清單上幾小件就去待產了。沒想到,寶寶出生三天後滿臉長濕疹的時候,我徹底慌了,求助醫生月嫂還不夠,還要把我認識的所有生過孩子的親友都求教了一遍,買齊了七八種面霜,醫院秘製的、國民品牌的、澳洲進口的、民間中藥的、測評最優的……看成分、比效果、搞實驗,還設置對照組,頗有點“居里夫人”的架勢,家裏的瓶瓶罐罐從此不絕。

寶寶濕疹消了,我的育兒焦慮算是從此犯下了。月子裏就開始查手機翻資料,買了各種版本的育兒百科全書,開始了一場沒有盡頭的“母親資格證”備考。和動物界所有雄性一樣,“隊友”的嘲笑總是如約而至:你淡定一點,養個孩子至於嘛?

是這樣嗎?那我請問:你知道黃疸的安全數值是多少嗎?你知道二類疫苗是不是必須打嗎?你知道D3、DHA、乳鈣這些怎麼補嗎?你知道寶寶發燒到什麼温度可以觀察、什麼温度必須干預嗎?你知道寶寶多大開始刷牙、用哪種牙膏嗎?你知道尿不濕可以穿到多大嗎?你知道寶寶衣服穿多少、冷不冷怎麼判斷嗎?你知道哪些寶寶產品是智商税嗎……在我連珠炮式的反問句壓制下,可想而知,場面一度十分尷尬,“隊友”知難而退。

當然了,以上這些知識點裏,有的是必學必會,有的是選修自修——當媽的“犯病”程度,決定了知識量多寡。而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儘自己所能地不讓“大臉娃娃”的遭遇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這麼説,一點也沒有責備新聞中這位寶媽的意思,相反,正是因為對母嬰市場中魚龍混雜的亂象深有體會,我才會把自己逼成了育兒知識達人。

毫無疑問,信息的轟炸、商業的圍剿,提高了育兒的信息甄別成本,也提高當一個合格寶媽的門檻。長久以來,母嬰行業被看作是最有潛力的行業之一。3萬億、3,9萬億、4萬億,各類市場分析中的數字充斥着對母嬰消費潛力的狂想,“掘金”“藍海”“起飛”“躺賺”等字眼背後是無數想從寶媽身上掙錢的企業。

事實確實如此,疫情影響下母嬰產品仍然是絕大多數家庭不可省略的消費。更多的入局者,能帶來更優的選擇、更好的服務嗎?“普遍重營銷、輕研發、弱服務”,“行業內存在着較大信息不對稱,很多消費者並不具有自主識別母嬰產品質量的專業知識,市場假貨仿貨眾多”“為了吸引流量而傳遞不實信息進而導致消費者很難辨別真偽”,這些行業觀察者的結論給出了答案。造成這種局面,市場主體難辭其咎,監管環境失之寬鬆也是不爭的事實。

寶媽之間開玩笑,當“雞娃”可能是一種選擇,當“雞媽”很多時候是不得不如此。因為媽媽是擋在風險和寶寶之間的最後一道安全閥了。無論責任在哪一方,寶媽都賭不起、輸不起,只能靠把自己逼成育兒學霸,才能離各種各樣的“坑”儘量遠一點。所以,不要再嘲笑你身邊的寶媽太焦慮、太神經質了,其實她也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