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可視化技術進行口腔癌皮瓣移植,讓手術更精準

(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 邱越 實習記者 喬芮)繼完成全國首例利用元宇宙可視化技術進行的口腔癌皮瓣移植術後,9月8日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範松團隊順利完成了第三例這樣的手術。相較於傳統依靠超聲或CT定位,可視化技術讓醫生好比有一雙“透視眼”,能更為清晰地看到細微血管結構,讓移植手術更精準,術後效果更好!

範松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介紹,遊離皮瓣移植是將帶有血管的組織切取後來填補缺損部位,很多腫瘤切除後的口腔癌患者都需要進行皮瓣移植,來恢復口腔頜面部的缺損組織和功能。

58歲的王女士是全國首例口腔癌可視化皮瓣移植術的受用者,她因患口腔癌切除舌部1/2。對於像王女士這樣BMI(身體質量指數)高的患者,大腿脂肪厚,精準定位切取皮瓣的微小血管是臨牀上一大難題。“依靠傳統的超聲或CT定位,很難在手術中實時展示出供養皮瓣的小血管及其確切的位置,一旦定位失誤或血管損傷,將增加患者手術後的併發症甚至再次手術的幾率,影響患者後續功能恢復和整體治療進程。”

利用可視化技術進行口腔癌皮瓣移植,讓手術更精準

8月28日,範松團隊利用可視化技術進行製備皮瓣位置定位。受訪者供圖

利用可視化技術進行口腔癌皮瓣移植,讓手術更精準

8月28日,範松團隊利用可視化技術精確標定皮瓣供養血管位置。受訪者供圖

範松團隊首次嘗試運用可視化技術,破解王女士手術中皮瓣血管的精準定位難題。手術團隊利用由VR、AR、算法等構成的可視化技術將王女士進行“數字復刻”,以前看不到的細微血管結構,只能憑藉醫生印象判斷,經過數字可視化處理,全部變成實時的、肉眼可以觀測的立體成像。“醫生好比擁有了‘3D透視眼’,精準度和效率都有明顯提升。”範松説。

在可視化技術的幫助下,範松團隊進行皮瓣切取,通過手術從王女士大腿部取下整塊組織,再通過顯微血管吻合進行移植代替。與利用傳統手術相比,皮瓣製備的安全性大為提高,同時製備時間也大為縮短。

採訪當日,王女士剛好門診複查,修復的舌部外形和功能都非常滿意。“理想的皮瓣存活以及患者的順利康復,説明可視化技術的應用是非常有意義的。”

“元宇宙可視化技術在‘舌尖上的手術’中應用成功,一是可以幫助醫生在術前和術中充分掌握皮瓣區域的血管情況,很好的規劃口腔癌修復的皮瓣製備方案;二是可以大大降低皮瓣的壞死幾率,減少患者術後的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和降低患者經濟負擔。”範松表示,“對醫生和患者來説都是非常有效的工具,相信未來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將有無限潛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9 字。

轉載請註明: 利用可視化技術進行口腔癌皮瓣移植,讓手術更精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