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你家是否有出現過這樣的畫面呢?

好好一個週末,你準備帶着孩子出去玩。做完了早餐,發現孩子還在睡。

好不容易把孩子哄起來了,卻磨磨蹭蹭,刷牙洗臉間,早餐已經涼了,這時你已經忍不住要催孩子“快一點”了。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等打理好了早晨的洗漱,一桌子人吃着早飯,大人已經吃飽了在收拾,孩子卻還在一口一口慢悠悠地喝着豆漿,盯着包裝袋上的字開小差,你又沒忍住,催孩子再吃快點。

父母早已整裝待發,孩子卻還在慢悠悠換衣服,釦子都能繫個10分鐘,剛穿到一半,突然又想上衞生間。

等孩子上完了衞生間,你已經幫他做好了準備,希望能快點出門,結果孩子又要跑去喝水。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你再次沒忍住,催他:“快一點,再磨磨蹭蹭不去了!”

孩子似乎還有什麼想做的事情,但是看着你有些不耐煩的神情,只好跟了上來。

其實,很多家長在看孩子做事情的時候,都會覺得孩子拖拖拉拉,一點小事半天做不完,這時候只能一次次去催促孩子。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美國一首《媽媽之歌》曾經在網絡上走紅,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被傳唱,歌詞中記錄的就是媽媽每天催促孩子時的嘮叨——

起牀,起牀,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

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

有沒有在聽啊?!

快起來!然後記得疊被子!

會熱嗎?會冷嗎?

你就這樣穿着出門嗎?

……

可以説完全是母親帶娃時的真實寫照。

但是很少會有家長思考,每天這樣頻繁地催促孩子,會不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天天被催促的孩子,容易出現這3個缺點,影響一生

形成易焦慮體質

孩子做事的效率本就不如大人,這受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和處理事情的能力影響,有些事情大人做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孩子做起來就稍具挑戰性。

在孩子看來,自己只是正常在做一件事情,父母卻總在身後催促,甚至還會捱罵,這很容易讓孩子形成焦慮情緒,長期如此,甚至還會導致孩子做事急躁,在面對任務和壓力時,容易感到緊張,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專注力下降

當孩子磨磨蹭蹭的時候,不管是在做作業,還是在玩耍,其實他們的大腦中都會有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並不是完全放空的,家長總是跟在身後催促,很容易會打斷他們的思緒,為了趕快達到父母的要求,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思考。

這種情況非常影響孩子專注力的成長。有些家長看孩子玩玩具,一個積木搭了很久也沒找到門路,忍不住上去指導孩子,或者端來吃的,一會兒喂孩子吃一口,一會兒讓孩子喝牛奶,這都是中斷孩子思維訓練的重要原因。

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家長最好適當“放置”孩子,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思考。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喜歡依賴他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一邊觀察一邊學習的,因為沒有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後就能熟練操作任何東西。

當孩子在琢磨時,家長在身後催促,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過度依賴,因為父母的催促會讓他們感到焦慮,為了達到父母要求的速度,只好按着爸爸媽媽的説法去做。這個過程中他們腦海裏只會想着“我要快一點,趕緊聽媽媽的,別再捱罵”,而不是“這件事情我要怎樣做”。

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變得喜歡依賴他人。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有些家長在孩子剛上學的時候,受不了他們慢悠悠寫作業、整理書包的樣子,經常一邊催促着一邊上手幫忙,給孩子做好安排,這就佔用了孩子自己鍛鍊的機會。等孩子長大了,也會本能依賴他人的安排,時間管理能力比同齡人更差。

但説到這裏,很多家長也非常茫然:“我也不想天天催孩子,可不催,孩子能磨蹭一整天!”

孩子磨磨蹭蹭的,家長到底該怎麼辦?

前面提到,孩子做事磨蹭,很多情況下並不是他們刻意的,而是由他們先天因素決定的,沒經受過時間觀念的培訓,做事不熟練等等,都是孩子拖拖拉拉的原因。

家長越是催促,反而會惡性循環,導致他們越慢。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孩子“拖拉”怎麼治?

培養時間觀念

培養時間觀念的辦法很多,從幼兒時期就可以開始刻意培訓了。比如讓孩子閉上眼睛,感受1分鐘有多長,或者做一些計時的小遊戲,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整理好玩具等等。

等到孩子開始上學,就可以引導孩子做計劃,比如計劃語文、數學作業花費多少時間,整理書包要花費多少時間,超時後要如何懲罰等等。

一開始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做計劃,不合理的時間也沒關係,計劃可以重新調整,然後父母漸漸放手,讓孩子自行安排。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不打斷孩子,但讓孩子承擔後果

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如果孩子開始磨蹭,家長不妨給孩子一次自己承擔後果的機會。家長給孩子一個時間,讓孩子自己處理,比如説好了30分鐘內吃飽飯可以看一會兒電視,但孩子拖拖拉拉,超時了,那麼看電視的計劃就要取消,因為吃飯的時間佔掉了娛樂的時間。

給孩子自己承擔自己拖拉會帶來的後果,而不是在孩子慢悠悠吃飯的時候,家長一個勁在邊上催促。

其實,孩子的思維是非常活躍、敏捷的,有時候他們看似磨磨蹭蹭,但已經想好了自己要做什麼。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Erica Reischer説,他收到過很多家長的求助,説自己家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丟三落四,難以完成任務。

聽罷,他單獨跟孩子做了一次溝通,發現其實孩子對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是有想法和計劃的,甚至是合理、有序的,有自己做事的節奏。但是這些他們很少會跟父母溝通,即便是計劃遇到了什麼困難,也只會自己想辦法調整。

家長聽了Reischer博士的話,都很吃驚,為什麼孩子從來不肯跟他們説呢?

原因也很簡單,家長在催促孩子的時候,語氣多半是不耐煩、甚至抱怨的狀態,還有些父母甚至會大吼大叫,在父母這樣的態度之下,孩子根本不願意跟爸爸媽媽溝通。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曾經有年輕的網友在網上説,自己在房間裏放鬆娛樂,心裏已經計劃好了待會幾點就去整理房間,完成作業,但父母推門進來,劈頭蓋臉就是一句:“你怎麼整天就在玩,作業寫不寫得完啊?看看你這房間亂的,趕緊整理一下!”

頓時他們一天的好心情全毀,不管是寫作業還是整理房間,一件都不想做。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孩子磨蹭是天性,因為他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觀察與思考,相反,總能火急火燎完成任務的孩子,雖然效率很高,但是思維很難有慢吞吞的孩子開闊,更難靜下心來做事情。

家長不如對磨蹭的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不要成為“着急”的父母。

——————————

今日互動話題: 你家孩子做事會磨蹭嗎?你平時是怎樣催促孩子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55 字。

轉載請註明: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