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沉迷於“垃圾快樂”

近日,微博上關於“學生上網課的真實狀態”的話題,引起了上千萬網友的關注和討論。

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沉迷於“垃圾快樂”

其中一個博主分享的高贊視頻,讓人唏噓:視頻中,有的孩子,一邊睡覺,一邊上課;有的孩子,用電腦聽課,手機玩遊戲。

更有甚者,左手可樂奶茶冰雪碧,右手炸雞漢堡大薯條,一邊上課,一邊在零食堆裏尋找快樂。

為了享受一下短暫的快樂,這羣孩子不願意早起,每天睡到自然醒。

在各種學習軟件、資料堆裏,躺着睡大覺,網課不想上,慕課不想刷,作業不想動。

渾渾噩噩,度過一天又一天。甘願淪為碎片化娛樂的俘虜,讓無節制的感官享受淹沒自己。

試問這樣沉迷於垃圾快樂的孩子,哪還有未來可言?

雖然獲得了短暫的滿足,但卻在這種快樂中,喪失了自制力和學習能力,懶得思考,懶得進步,讓自己的未來,被這種快樂一點點偷走。

難怪有人説,毀掉一個孩子,讓他縱慾享樂。

02、垃圾快樂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如何看待毀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有網友回答到:

“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樂。千萬不要讓孩子沉迷玩手機的垃圾快樂當中。”

是什麼引發了垃圾快樂?那就是能讓人獲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説:“遊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

孩子一旦嚐到了垃圾快樂的甜頭,就會上癮,忍不住地想要更多,甚至會讓意志迷失,忽略了本來應該做的事情。

10年之後,結局讓人震驚。在那些經常玩手機的孩子當中,只有2人考上了大學。

在那些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當中,所有人都考上了大學。其中,有16個孩子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手機滿足了孩子一時的歡愉,但是手機制造出的垃圾快樂,殺死了孩子的自制力,殺死了孩子的學習能力,更殺死了孩子的上進心。

垃圾快樂,不僅拉開了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距離,也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沉迷於“垃圾快樂”

03、垃圾快樂,危害堪比毒藥

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愛玩遊戲,刷視頻,愛看電視劇,沉迷於垃圾快樂無法自拔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寶媽羣裏有一位媽媽説:

“沒有玩遊戲之前,孩子又乖又聽話。成績在班裏也很好,老師們都誇她,這孩子真聰明啊。可是,自從孩子迷上了遊戲之後,每天回家不寫作業、不想吃飯,就想先玩手機。

一學期的時間,成績直線下滑。現在孩子天天鬧着要玩,如果不給就開始抹眼淚,撒潑打滾。甚至砸東西。哎,當初説什麼也不該讓他玩遊戲。”

以前覺得孩子玩遊戲沒啥,但等到發現事情的嚴重性之後,後悔已然來不及。

孩子體驗過遊戲的快感,就很難從中走出來。這時,如果有人阻止他,他們就像變了一個人,發脾氣,大鬧特鬧。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麼束手無措,要麼暴力制止。顯然,這兩種都不是什麼好辦法。

因此,千萬別讓孩子沉迷於垃圾快樂,一旦陷入,就只能一步步沉淪。

04、父母是孩子和垃圾快樂之間的一道牆

當孩子體會到這種“垃圾快樂”的快感,他們根本沒有自制力,能夠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如果家長沒有干涉,孩子就沉溺其中。所以,避免孩子在垃圾快樂中淪陷,重回正常的學習,是父母的首要責任。

當孩子在垃圾快樂的邊緣瘋狂試探時,不如試試這三個方法:

1.言教不如身教

孩子天生就會模仿,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重要對象。

著名的蘋果之父喬布斯,從來不在家裏擺弄電子產品。曾經有記者採訪他問:“您在家玩手機嗎?”

喬布斯回答:“我們家限制出現電子產品。”

於是,每天晚飯後,喬布斯家裏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孩子們會一起看書,一起談論各種各樣的話題,沒有一個人願意抱着手機和iPad看。

楊絳先生也説:“好的教育,榜樣的力量很重要”。

家長用自己的行為引領孩子,比講千百遍道理更有説服力。如果想讓孩子多讀書、多運動、不過度沉迷於手機,自己就要作為榜樣先行動起來,用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沉迷於“垃圾快樂”

2.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淪為垃圾快樂的奴隸,很多父母認為,只要不給孩子看手機就行了。

於是強制沒收,禁止他們玩手機。這並不是最明智的辦法。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禁果效應”,也叫“亞當夏娃效應”,意思是:

越是禁止的東西,就越會勾起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就越想要得到手。

孩子擁有極強的好奇心和逆反心,家長越不讓孩子玩手機,孩子們反而越想玩。父母也做不到完全杜絕,孩子不可能永遠不接觸這些娛樂。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是個漫長的過程,嚴防死守從來不是最佳選擇,循序漸進才是。

當孩子特別想玩遊戲的時候,我們應該把禁止變成商量,可以跟他説:吃完飯再玩或者做完作業再玩。

孩子會覺得爸媽沒拒絕我,我過一會還能玩。如果孩子每天都能保持下去,知道要先做正事再娛樂,長此以往,那他就不會淪陷於垃圾快樂。

3.可以陪伴,就不要走開

兩彈元勳“鄧稼先”先生是一個很會陪孩子玩的爸爸。

他雖然很忙,可是一有時間他就會陪孩子玩。帶上孩子去爬山、游泳、散步。

他會把孩子們放在自行車上,帶着孩子們兜風,和兒子比賽玩遊戲,甚至一起放鞭炮。

龍應台説:

“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孩子從小浸潤在大自然,接受人文氣息的薰陶,在父母的陪伴與關懷成長,孩子自然會眼界拔高,心中有更廣闊的世界,就不會沉溺於小小手機這一方天地之中。

父母應該儘量空出時間,與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下奔跑,放下手機、丟掉ipad,忘卻電子產品。

都説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財力,不如説拼的是父母的關心和陪伴。

孩子是否遭受垃圾快樂的荼毒,和虛擬世界的關係並不大,主要是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父母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痴迷垃圾快樂的根源。願每個家長,都能用愛和陪伴填充孩子的心靈,用以身作則,引領孩子增加靈魂的寬度和生命的厚度。

作者:

錦七七,心裏住着梅花鹿,熱愛生活,熱愛寫作。來源秋葵媽媽(ID:QKMM99)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82 字。

轉載請註明: 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沉迷於“垃圾快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