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思想家艾默生説:
不管是什麼樣的家庭,孩子對父母都有着與生俱來的需求,需要和他們在一起,需要被陪伴,需要被愛。
中國有3000萬以上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在世界範圍,全球12億以上青年,有兩成有心理問題,很多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來源於父母的漠視、父母間的矛盾、家庭的缺乏,總結起來,就是缺愛。
缺愛的孩子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心理缺陷,即使表面上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是心裏卻滿是傷痕。
充沛的愛,從不會令人驕矜狂妄自以為是,只會令人生出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三種表現,那麼家長要反省自己,自己有沒有給給孩子足夠的愛,足夠的安全感。
你喜歡什麼樣的孩子?
遇到這個問題,相信許多人都會回答:
但是有時候孩子過於懂事並不一定是件好事,都説越乖巧的孩子越讓人心疼,但是太過懂事的孩子不是情商高,而是缺愛!
電影《狗十三》,講的就是一個少女李玩漸漸懂事的過程。
李玩有一條很喜歡的狗,叫做愛因斯坦,那是父親送給她的禮物,後來愛因斯坦意外走丟了,李玩想方設法想要找回它。
因為晚上找狗的時候,爺爺一個勁叫她回家,無意推開爺爺致使爺爺腳踝受傷;
李玩在外面找她的狗,很久不出門的奶奶因為找她迷路...
終於,父親爆發,他砸碎了李玩手中的酒瓶,任由玻璃劃傷她的手,鮮血直流,一頓暴打後,按着她的頭給老人道歉。
後來,繼母為了不讓李玩再有理由鬧下去,買了一隻一模一樣的狗冒充愛因斯坦,李玩説它不是,但是家裏所有人都強迫她承認是……
後來,李玩終於如大人所願,變成了一個懂事的孩子,每天安安靜靜,不吵不鬧,有時還帶着假愛因斯坦去遛遛。
甚至在街上看到真的愛因斯坦被陌生人牽着,也不敢上前索要,害怕給家人帶來麻煩。
最後,李玩被保送重點高中,聚會上叔叔特意點了“紅燒狗肉”,當叔叔夾肉給她的時候,她微笑着説了聲“謝謝”,那個原本視狗如命的女孩,最終笑着把狗肉放到了嘴裏......
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這是電影《狗十三》海報上面的一句話。
當李玩變得懂事,家人們在沾沾自喜,自以為自己終於把孩子教育好了,實際上,那是孩子對家長們絕望了,她已經認定自己是不被愛的,所以才小心翼翼的奢求,害怕被討厭,害怕被拋棄。
有一個朋友,在小學當老師,她有一天突然跟我感嘆:“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如果父母給了孩子足夠的愛,孩子怎麼會不可愛?”
朋友班上有個孩子,本來上學期還挺活潑的,雖然有時候有點調皮,但是也無傷大雅,但是到了這學期,孩子一天比一天沉默。
本來一下課就會跑出去和小夥伴打打鬧鬧,但是現在卻成天坐在座位上,要麼就是安靜的看書,要麼就是在寫作業,一個本來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段時間,朋友有點擔心,於是就把這個孩子叫來辦公室,孩子一進辦公室就很驚慌,以為自己犯了什麼錯。
朋友温柔的安撫他,告訴他只是想和他聊聊天,孩子的情緒才穩定下來。
經過朋友的耐心詢問,這才瞭解,原來孩子的父母最近一直在吵架,似乎還在鬧離婚,都沒精力顧及孩子,孩子每天放學回到家都戰戰兢兢的,就怕自己多説一句話又會引起父母的爭吵。
“老師,我乖一點,不吵不鬧也不頑皮,爸爸媽媽是不是就會喜歡我?他們是不是就不會吵架了?”孩子圓圓的的大眼睛看着朋友,滿是期盼。
朋友不忍心否認,只好點頭。
最後,朋友和我説打算找孩子的父母聊聊,即便是要離婚,也不能傷害到孩子。
生而為人,生命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家庭,擁有可以全身心依靠的家人,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原始憑藉。
所以,當孩子有內向、不愛説話的表現時,父母一定要先反思自己,是自己的態度給孩子造成傷害了嗎?
不管多忙,不管夫妻間有多大的矛盾,都不要忽視孩子跟你交流的慾望,要讓他得到充分的愛的安全感,他才會活潑開朗,健康的成長。
在影視劇裏,那些校園扛把子,每天都是打架鬥毆,不學無術的少年,大多都是家庭不幸福,從小缺愛的孩子。
他們得不到父母足夠的愛,所以才用尖鋭的刺來抵禦所有傷害,但是他們內心深處又是渴望愛的,所以才做出各種出格的行為,希望能引起父母的關注,叛逆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失責。
小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開始故意調皮搗蛋,到處惹麻煩時,他可能只是需要父母的關愛而已,甚至是需要父母的責罵,來證明父母的重視。
但是往往父母都看不到孩子調皮搗蛋背後的缺愛,他們只會歇斯底里的用怒吼來讓孩子就範,來讓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
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發現孩子有叛逆的傾向,注意孩子是否開始表現出以下行為:
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為人父母,既然把孩子帶來了這個世間,那麼就有責任、有使命給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成為一個勇敢、大方、心中有愛的孩子。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童年嚴重缺愛的人,長大會怎樣?”
回答中有一條戳中了無數網友的心:“會喪失愛和感恩的能力。”
短短的一句話,卻彷彿讓人看到了一個個悲傷的靈魂。
所以,各位父母們,多看看你們孩子的內心,多給孩子一些愛,不要讓你的孩子一輩子都在缺愛的陰影中渴望愛、恐懼愛、不敢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