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中國胃病的發生率高達85%,胃癌的患病率在目前所有的惡性腫瘤中排行“老二”位置。根據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等單位近期公佈的一項調研數據,慢性胃炎已演變為中國最常見的上消化道疾病,就診率高達60%。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發病正呈明顯的年輕化趨勢,中國23至34歲的慢性胃炎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這個比例在一線城市更高。
“老胃病”的意思是什麼?
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中食智庫專家、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黃睿教授介紹:俗稱的“老胃病”,通常用來形容一些人長期以來都被胃部不適或消化問題所困擾,他們大多患有慢性胃炎或其他消化系統的慢性病。“老胃病”包括胃痛、胃灼熱感、胃酸倒流、噁心、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狀。這些症狀可能由於飲食不當、壓力過大、不規律的生活習慣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而加重。過去,“老胃病”這個稱謂多數針對年齡較大者,但如今,隨着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上述癥結在年輕羣體中也越來越多見,假如日積月累不加重視,自然難逃“老胃病”的折磨。
黃教授解釋説,實際上,“老胃病”的“老”字不代表“老年人”,更多指的是胃病的“長期化、持久性”。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退化、抵抗力差,症狀相對嚴重些,更不易治癒;與之相比,年輕人往往因為耐受力更強、飲食不規律、不節制、忙於工作等,由此疏忽了胃部不適,使病程延宕的時間更長,後果也同樣嚴重,甚至造成消化道穿孔及癌變。“老胃病”看似慢性疾病,實則不然,胃腸病一般1到12個月左右即可形成,如果久拖不治,“老胃病”的帽子無形中也就戴上了,想摘下去則不容易了。
那麼,到底哪些疾病屬於“老胃病”呢?“老胃病‘有哪些症狀,怎樣形成的,又有哪些危害?黃睿詳細介紹説,首先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長期受到炎症侵襲而致病,常見症狀包括胃痛、反酸、胃灼熱感、消化不良等。二是胃潰瘍:胃潰瘍多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使用、飲食因素、應激反應所釀成,導致胃黏膜缺損、潰爛,主要症狀為胃痛、胃脹、反酸,疼痛通常發作於飯後或夜間。三是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酸“倒灌”進食管而產生的不適感或併發症,如胸骨後疼痛、胃燒灼感、反酸等。四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意思是沒有明確器質性病變的消化系統症狀,如腹脹、飽脹、噯氣、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
“老胃病”的誘因有哪些?
以上這些疾病反反覆覆、遷延不愈、久治無效或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便拖成了人們所形容的“老胃病”;究其原因,黃教授做出瞭如下分析——
飲食因素:不規律的飲食習慣、高鹽、高脂肪、辛辣食物和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可致胃部不適和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作為一種常見的誘發胃炎和潰瘍的細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可能增大罹患“老胃病”的風險。長期應激: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精神負荷過重等應激狀況,容易造成胃痛、腹脹、消化性潰瘍、大便異常等。不合理的生活習慣:長期失眠、生活無序、缺乏運動等陋習均有可能染上“老胃病”。此外,長期使用或濫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激素藥物或抗生素等藥物,以及酗酒和吸煙,均會刺激胃部黏膜,增高胃炎和潰瘍的概率。
黃睿教授告誡,“老胃病”如不能得到有效診治和管理,輕者表現為食慾欠佳,營養不良,或者長期疼痛和不適;重者可能罹患食管炎、潰瘍、胃出血,乃至胃癌等重症。今年31歲的張先生是某公司的網絡工程師,入職7年來始終處於超負荷的工作狀態,早起晚歸,熬夜打電玩,一日三餐幾乎均為高脂、高油的外賣食品;而且喜歡吸煙、喝咖啡、飲酒。半年前覺得上腹部不舒服,飽食後劍突下有腹脹、燒灼感,但並未放在心上;後來因腹痛腹脹加劇,不得不到醫院就醫。經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篩查呈陽性,胃鏡檢查為早期胃癌,住院後接受了胃癌根治術及術後化療,這才化險為夷。
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黃教授指出,“老胃病”從萌芽之日到“引火燒身”有着很長的漸進史,並非一夜之間的事情。而要養好“老胃病”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常需要3-5年左右;病情較重的,如嚴重的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胃穿孔,恢復起來就挺慢,至少要耗時5年以上。這就提示我們,定期體檢,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尤為關鍵,上面提到的張先生不幸發展到胃癌的階段,教訓慘痛,引人深思。
“老胃病”的防範該咋辦?
那麼,如何才能築牢健康的根基,不給“老胃病”以可乘之機呢?黃睿教授給出的建議是“防患未然,從源頭抓起”——
保持均衡的飲食:確保膳食涵蓋各類營養素,包括蔬菜、水果、全穀物、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儘量避免偏食和挑食;保證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新鮮水果和蔬菜的充足攝入。
控制或減少食用辛辣、烹炸、油膩的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部,埋下胃炎和胃潰瘍的隱患。下廚時適宜選擇健康烹飪的方式,如蒸、煮、燉等。同時注意減鹽和減糖,過多的鹽、糖恰恰是催生高血壓、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温牀”。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用餐,細嚼慢嚥,適量進食,杜絕暴飲暴食,減輕消化系統的負荷。
規律飲食時間:儘量遵循一日三餐制,保持飲食時間的一致性,可助益胃腸道的穩定狀態。
少量多餐:將大量食物分成小份,進行多餐,有助於為胃部“減壓”並促進消化。同時重視早餐的重要性,作為一天中重要的營養補給,早餐可幫助抑制胃酸分泌。
適度運動:適量的體育鍛煉能促使胃腸道蠕動和健康消化。避免劇烈運動或飯後立即進行劇烈活動。
健康的睡眠: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和質量,避免長期失眠對消化道產生的危害。
學會減壓和應對壓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如健身、看電影、野外郊遊等,以愉悦身心,讓胃腸道更加“通達順暢”。
戒煙限酒:過度飲酒和“吞雲吐霧”無疑對胃部有壞影響,長此以往,容易讓胃炎、胃潰瘍和胃癌不請自來。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感覺胃部持續不適或疑似有“老胃病”的狀況,需定期體檢,特別是胃腸鏡檢測,如發現異常,及時諮詢消化科或普外科醫生,聽取專家的評估和建議。
最後,黃睿教授再次忠告説,合理飲食和生活習慣與自身健康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他呼籲大家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提高養生保健的意識,重視胃部健康派發的“紅利”。尤其是那些備受“老胃病”侵襲滋擾的年輕一代,在忙碌於學習、工作、事業的同時,務必呵護好自己的胃腸道,不讓“小恙”演變為“大禍”,在未來的歲月中用青春和健康增添打拼的“本錢”。
黃睿主任醫師簡介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結直腸腫瘤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後,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導師。
學術兼職:中國食品智庫專家,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醫師分會外科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經肛門全直腸繫膜切除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MDT專業委員會青委,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青委,黑龍江省醫學會機器人分會委員,黑龍江省醫促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民族醫藥學會腫瘤營養青年專業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醫學會抗腫瘤藥物化學治療專業委員會青委會委員,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誌審稿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