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馬鴻逵的中藥路:自制藥丸治肺炎, 手下5人不吃, 最後4亡1殘
阿比曾經説過,"高傲自大是成功的流沙。"只有正視自己,不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那麼才能在成功的流沙中留下自己的足跡。
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有的人一生都在學習也覺得自己知識不足,有的人學了一些新的東西就變得自以為是,目中無人。
有這樣一個人,他自制出了一種中藥丸,但手下的五個廳長都不吃,導致四死一致殘,他就是軍閥馬鴻逵。
馬鴻逵出生於1892年,是甘肅回族人,國民政府的上將,民國時期擔任寧夏的主席。1914年至1917年任袁世凱,黎元洪的侍從武官。
在他執政期間,手握軍政大權,雖然他手握軍政大權,可是他這一生沒有上過戰場,也沒有打過硬仗,這個舊時期的軍閥人物,他一生信仰傳統文化,有着一箇中醫的夢想。
1945年12月,馬鴻逵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西北地區,在哪裏任西北軍政副長官、西北行轅副主任。
民國時期,西北地區一到冬天就特別的寒冷,為了暖和,西北地區的人一到冬天就睡在炕上,以至於體熱存於體內無法排出。
一到春夏交接的時候,內熱就表現出來了,肝火也開始上升,進而就會引起肝炎的普遍發生。
可是在那個時候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比較落後,醫療水平自然是不行的,尤其還是在西北地區,由於地處偏遠,那裏更加缺乏物資,每次發生肝炎的時候都會有很多人死掉,但是對此卻無能為力。
馬鴻逵也曾經遭受過肺炎的侵擾,但是他比較幸運,他在北京的時候,那邊給他吃了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他吃了一段時間後,肝炎就好了。於是馬鴻逵就特別信任同仁堂的藥,也經常在身上帶一些備用。
有一次他在寧夏的一個鄉村巡視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危在旦夕的男孩,於是馬鴻逵就拿出安宮牛黃丸給這個小男孩吃,這個小男孩吃了以後第二天高燒就退了。
從這以後,馬鴻逵更加信任中藥了,他覺得中藥有特別神奇的功效。而且從這裏,他發現了,這個安宮牛黃丸對治療寧夏每年的流行病很有效果。
於是,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政府每年拿出14萬元去北京同仁堂採購安宮牛黃丸和一些其他的有特效的中藥。
可是同仁堂的藥價很高,於是,馬鴻逵決定自己研究,通過德泰中藥行,他得知了安宮牛黃丸的成分,就是由牛黃、麝香和珍珠粉等中藥調配而成。
當馬鴻逵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非常欣喜,他認為,從此就可以不再依賴同仁堂。他調查到這種材料在當時主要來自於廣東省,於是馬鴻逵立刻派人去廣東採購各種藥材運回寧夏。
在小藥丸生產出來以後,他非常的高興,而且他還説,從這以後寧夏就可以獨自制造藥物,不必依賴同仁堂,成本低還節省了經費。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能夠抑制肺炎的藥丸終於研發成功,後來這種藥丸還被下發到了鄉鎮,這種藥丸對於肺炎確實有控制作用,但是很多人不相信這個藥丸有這樣的效果。
因為大家都覺得,馬鴻逵並沒有對這種小藥丸進行分析,他只是靠自己的直覺認為這個藥丸對肺炎有用。
但是中醫中藥在我國流傳了上千年,從古至今,很多人都信任服用,但是對於他的治病的原理並沒有系統的分析研究,所以人們只知道他能夠治療什麼,但是不知道原理。
尤其是一般的中醫中藥,只憑個人經驗,開方給藥,所以,就算是發現了能夠治療的藥物,也不會公開提出來讓他人研究,更加不會傳授出去。因此很多人都不相信馬鴻逵,有的甚至説,馬鴻逵是在瞎胡鬧。
當時的省級高級幹部,大部分都是接受西洋教育的,所以他們覺得馬鴻逵調配出來的中藥,根本就不科學,更加不會有治療效果,與西藥相比,他們更加信任西藥。後來他們有的服用西藥後,治好了肺炎,但是因為西藥的副作用,破壞了他的聽覺,從此耳背。
還有的患了肺炎以後拒絕服用牛黃丸,最後不治身亡,也僅僅是為了能夠顧全西醫的面子。最終的結果就是他的5個廳長手下,4個裏邊三個身亡,還有一個殘了。
馬鴻逵用中醫中藥和西醫西藥進行比較,他認為西醫西藥的發展很開放,西藥每次有了新的發現都會公之於眾,讓大家一起來研究。所以西藥才能夠不斷的更新進步。但是中藥就不是這樣,當時中國人認為國外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但馬鴻逵認為,西醫西藥要發展,中醫中藥也要發展,最好是中西相互探討,共同發展,這樣有可能會有更大的發現。
也許製作這個小藥丸的方法確實不科學,但在那個時候,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去解決肺炎帶來的影響,而且這個小藥丸確實能夠讓人的病情好轉起來,所以其實也完全可以繼續使用下去。
晚年的馬鴻逵,提起中醫中藥就讚不絕口,他依舊對中藥深信不疑,這時的他對於製造牛黃丸治療肺炎這件事刻骨銘心。
他感慨的説,不聽話的下場就是這樣子,雖然他自己製作的小藥丸不是神藥,但是從這裏也可以説明,那些受到西方教育的官員都迷信了西方,深信又如何?最終也不也沒能讓他們恢復。
因為他們的偏見,而造成了他們的病逝,確實是不理智的。甚至可以説是愚蠢的。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傳統醫學,傳承中華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我們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壯大中華民族將中國發揚光大!
文/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