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輕人猝死的新聞越來越多,突然地失去意識、停止呼吸和心跳。而大部分的猝死都是心臟原因導致的。平日裏一些不注意的生活習慣,一兩次可能沒什麼,但隨着一點點積累,就會不斷向最危險的一刻靠近。
曹子豪/攝
1. 吃得太撐
過度飽食很傷“心”!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姜醒華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過多的食物,特別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難以消化,使腹部膨脹不適,膈肌位置升高,從而限制了心臟的正常收縮和舒張,加重心臟負擔。
而在消化食物時,全身血液較多地集中在胃腸道,使冠狀動脈供血更顯得不足,容易誘發心絞痛、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①
2. 壓力太大
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梅顏2017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研究發現,平時精神壓力大,或有焦慮、抑鬱等不良心理狀態的人更容易患心臟病,合併心理問題的心臟病患者相對沒有心理問題的預後也較差。其機制可能與精神壓力增加能夠引起心律失常、增加血小板聚集、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相關。②
3. 睡得太晚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馬帥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持續熬夜的確是一些人猝死的誘因。熬夜猝死的人大多死於突發心臟病。短期睡眠剝奪就足以使交感神經系統緊張,並導致血壓升高、可的松和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分泌增加、糖耐量降低、心跳不規則。而所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冠心病的先兆。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朱瑩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曾介紹:“加班、熬夜,壓力劇增,會使得動脈應急性的完全堵塞,可能一下子從原來的50%堵到85%,甚至更嚴重就一下子完全閉塞,那就會發生心肌梗死了。”④
4. 劇烈運動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衰中心執行主任張雅君2021年在接受新民晚報採訪時介紹,一般運動時,心臟輸出血量比靜止時增加10倍,而劇烈運動令心臟輸血量更大,大大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使冠狀動脈難以充分供血,就有可能誘發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一些白領平時運動少,心臟貯備能力低,如果偶爾超負荷運動,心肌和骨骼肌的耗氧量同時劇增,就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如果再有某種隱性的心臟病,那就更危險了。⑤
運動過程中,如果感到中等程度疲憊,説話費力、斷斷續續時,説明運動強度過大,要減輕運動強度,或者休息,以確保安全。
5. 久坐不動
北京地壇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強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久坐少動者,血液循環減緩,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縮乏力,久而久之,動脈硬化、冠心病等都會伴隨而來。⑥
6. 排便太用力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王立祥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用力排便時,腹內壓增大,血壓迅速上升,甚至可較平時翻一番,這都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肌梗死。⑦
7. 睡覺打呼嚕
王立祥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睡覺時“打呼嚕”是一種具有潛在危險的高發性疾病,睡眠過程中反覆出現呼吸暫停,在低氧血癥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況下,可導致夜間急性心肌缺血,嚴重還會誘發急性心肌梗死。⑦
8. 晨起太着急
王立祥教授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早晨起牀,人從“半休眠”狀態甦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腦血管破裂,黏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這就是專家廣泛認同的“魔鬼時刻”。晨起應在牀上活動四肢後再緩慢坐起。⑦
這些警告信號要留心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生銀鵬飛2013年在《心臟猝死也有交通燈》一文中介紹,猝死發生前,心臟會給人體發出警示的紅燈,也就是發作前的徵兆。心肌梗死發生前最常見的症狀是胸痛、胸悶或心前區不適,主要表現為三個先兆:
異常先兆一:會感到短暫的心絞痛,或是吞嚥費勁,有的人會出現3到5分鐘的胸悶。
異常先兆二:感覺胸部有悶痛的感覺或是有壓迫感、心慌、身體乏力、頭暈等不適。
異常先兆三:突然出現低血壓,同時伴有出冷汗、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多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飽食後出現,經過平靜休息後常可緩解。
此外少數人在心肌梗死前還可能出現莫名其妙的左胳膊疼痛、嗓子痛或牙痛。最後,這些症狀發生的時間長短不固定,有些人是幾分鐘,有些人是半小時,但發病時間都不會很長。所以出現胸部不適、隱痛、疲勞感覺的時候就要小心了。⑧
本文綜合自:
① 2019-08-20健康時報《飯吃八分飽 心臟會更好》
② 2017-06-20 健康時報《正能量的人更健康》
③ 2019-12-06 健康時報《中年,請放過自己》
④ 2016-08-09 健康時報《熬夜一週心梗了》
⑤ 2021-06-25 新民晚報《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衰中心執行主任張雅君:突發心臟病越來越多,怎樣做好防範於未然》
⑥ 2017-02-14健康時報《久坐傷身傷在哪兒》
⑦ 2018-03-09 健康時報《心梗高發的十大至暗時刻》
⑧ 2013-03-04 健康時報《心臟猝死也有交通燈》
編輯:任 璇
審稿:楊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