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山:注重結直腸癌早篩早治 實現“腸”之久安

本文轉自:人民網

2023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結直腸癌是世界上第四大致命癌症,其發病率高、惡性程度高、多數發現已是中晚期,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手術治療預後良好,能夠提高患者生存率。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攀升且呈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錫山做客人民好醫生客户端時表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是應對結直腸癌關鍵有效的措施。

身體出現排便等異常警惕結直腸癌

王錫山認為,早期排便習慣、性狀的改變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注意觀察排泄物,便血或是排便習慣的改變且頻率較高,比如排便次數增加、糞便中出現血、膿或粘液,應儘快就醫,有利於早發現疾病。如果摸到相關部位有腫塊或出現腸梗阻、消瘦、貧血等症狀,則可能已發展到了中晚期。

高危人羣要增強防癌意識

談及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羣,王錫山介紹道,首先,篩查發現腸道息肉、癌前疾病這類人羣屬於高危人羣。研究發現,80%左右的腸癌是由腸息肉逐漸演化而來的。演化的時間一般規律是10-15年,病程相對緩慢。其次,有精神壓力、工作壓力、長期有不良精神刺激這一類也被列為高危人羣。腸癌也是一種“富貴病”,和生活條件等因素息息相關。第三,有家族史的人屬於高危人羣。結直腸癌是多基因基礎疾病,同環境因素和遺傳相關,家族史是遺傳因素的直接體現。對於結直腸癌的易感人羣,要留意身體的“蛛絲馬跡”,增強防癌意識。對於高危人羣,精準科普,精準篩查。對於遺傳人羣,要根據遺傳度進行密切監測。

初期無典型症狀發現已是中晚期

結直腸癌生長緩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身體並無典型症狀。王錫山認為,症狀取決於腫瘤類型、部位、發展階段及侵及擴散程度。結直腸癌是多基因、多階段、多步驟的過程。隨年齡的增長,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概率也在增加。早期結直腸癌沒有典型症狀,後期可能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便血、腹痛、貧血及消瘦等症狀。這些症狀較易同痔瘡等疾病的症狀混淆。因此結直腸癌一經發現已經到了中晚期,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對於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是最好的預防方法。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疾病的金標準,能夠預防和發現早期腸癌。中國大部分居民對於早期篩查重視程度不高,對於腸鏡、胃鏡普及率相對較低,從而很難在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在此,需要注意善於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在無誘因情況下,身體產生異常應及時就醫,做好篩查。

結直腸癌一般採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方式

王錫山談到,目前腸癌採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方式,手術是能夠痊癒的主要手段。根據《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即CACA指南,無論是結腸癌、直腸癌還是肝管癌,首先,對於早期結直腸癌,通過CT核磁的檢查,在內窺鏡下即可切除,不用開大刀能夠接近痊癒狀態。其次,根據局切下來的病變的情況和詳細的病理資料,分析後續治療情況。對於進展期的結直腸癌來説,一般採用手術為主的綜合性治療模式,結合手術前化療、術後輔助治療、3D腹腔鏡,機器人治療等多種治療模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對於晚期的結直腸癌,採取新輔助治療,手術並不能完全切除,包含以下兩種情況:第一,有可能切除的結直腸癌,通過內科的化療、靶向治療、生物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最終將原發灶和轉移灶切除,以期達到治癒效果。第二,多處轉移且手術無法切除,治療目標在於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目前治療的方法是以患者的病情為核心制定,比如MDT即多學科團隊協作診療模式,通過外科、內科、放療、影像、病理,甚至瘤病和心理等多個科室的醫生建立在循證醫學的基礎上,為患者定製最優治療方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9 字。

轉載請註明: 王錫山:注重結直腸癌早篩早治 實現“腸”之久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