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6歲之後差距一目瞭然,家長應引起重視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隨着電子產品的逐漸普及,許多父母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都已經養成了離不開手機的習慣。男友家的小侄子今年才6歲,卻已經戴上了眼鏡了。

據説小侄子的父母是一對上班族,上班時把還留在家裏給老人照顧,下班後把孩子接回家,由於老人家都比較疼愛孫子,因此一旦孫子要求看電視時,老人家都會放任他看。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6歲之後差距一目瞭然,家長應引起重視

當小侄子被父母接回家後,夫妻兩人由於工作忙,沒空和孩子玩,因此給孩子準備了一個平板,只要孩子一鬧就會給他平板看電視,刷視頻。長期的生活方式讓孩子已經離不開電子產品了,漸漸也患上了近視。

的確,如今因為電子產品的功能強大,許多大人在照顧孩子時也更加方便更加輕鬆了。但是這也導致了一些問題,比如對孩子視力有影響,對孩子性格上也有一些影響。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6歲之後差距一目瞭然,家長應引起重視

俗話説:三歲看老,孩子長大後的性格深深地受小時候教育的影響,小時候的生活習慣會慢慢地嵌入骨子裏,影響孩子的一舉一動。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6歲以後差距一目瞭然

首先是視力上的差距。

大家是否注意到現在的社會,戴眼鏡的人越來越多了,年齡也逐漸趨向了幼齡、青少年等。記得以前很多人覺得小學生戴眼鏡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為那個時候很少人近視,如今小學生戴眼鏡已經成為一件很正常的事了,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覺得新奇,獨特了。

1到6歲是孩子身體各項發育的關鍵期,特別是視覺發育,家長要重視自家娃的視力保護,多帶孩子參加户外活動,減少孩子待在室內玩電子產品的時間。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6歲之後差距一目瞭然,家長應引起重視

其次是孩子性格的差異。

在性格方面最明顯的是語言的表達能力,1週歲後的孩子已經開始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和逐漸有了語言表達的意識了,在6歲之前是孩子語言習得的高峯期。

如果讓孩子沉迷於玩手機,他們則會減少了許多開口表達的機會,長期以來,他們則會養成不與父母、同齡人交流的習慣,習慣性地自己封閉自己,只接受手機呈現的信息,變得不愛思考也不愛表達,慢慢地不能自如地自我表達。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6歲之後差距一目瞭然,家長應引起重視

父母不能忽略孩子不愛表達的現象,因為這是一種連鎖反應,當孩子不樂意表達自己的一件也不愛和人交流時,他們會漸漸地封閉自己的世界,變得內向,對很多事情失去了慾望。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因此要儘可能減少小孩玩手機的時間。

最後,玩手機或會導致小孩早熟。

因為電子產品推送的信息是多樣化的,這也可能導致孩子變得早熟,因為長輩們也沒辦法限制手機推送的內容。

色情、暴力和恐怖分子等等這些東西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也因為小孩子的自控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好奇心可能會促使他們去模仿、瞭解甚至是當作偶像,這樣的心理都不利於他們的發展,因此,父母要十分注重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和內容。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6歲之後差距一目瞭然,家長應引起重視

謹防\"電子娃娃\"的養成

隨着電子產品的廣泛使用,電子產品的使用人羣也趨於低齡化,而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也隨之接踵而來。

孩子因為年紀小,自控能力差,很容易便沉迷電子產品中,而長期玩手機等電子,會造成孩子自控能力變差,失去了到户外活動的興致,因此也出現了\"電子娃娃\"這個新名詞。

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機等各種娛樂電子產品如今已經成為了眾多父母獎勵孩子的獎品,但是不得不説的是,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玩這些電子產品的時間,要謹防\"電子娃娃\"的養成。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6歲之後差距一目瞭然,家長應引起重視

為了孩子的發展,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成為能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人,和孩子商量達成統一的共識,制定好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內容和遊戲等。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5 字。

轉載請註明: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6歲之後差距一目瞭然,家長應引起重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