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民間稱它“食物之父”,若是遇到,一定要重視,現在很少人種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健康

導讀:民間稱它“食物之父”,若是遇到,一定要重視,現在很少人種

每次説到民間這個詞,總有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方,比如很多民間傳説,至今都無法用科學解釋,還有很多民間藥方,現在醫學上也無法解釋其中原理,但是實際上它們對治療疾病有非常顯著的。在農村,凡是冠上民間這個詞的東西,都有一種神聖的意義。民間也喜歡把很多東西作比喻,比如南方民間就把五指毛桃比喻為廣東人蔘,指的是大眾對於五指毛桃的認可。

如今春回大地了,萬物復甦,各種植物生機勃勃,野菜也隨着大地復甦而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在農村有一種野菜,也被民間所稱讚,被譽為“食物之父”,但它現在卻不多見,甚至退出了蔬菜的舞台,走向了荒野之地,少有人認識,也少有人種植。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下這苜蓿菜。

苜蓿菜

苜蓿菜堪稱最古老的蔬菜之一,它的原身是紫苜蓿,苜蓿菜指是紫苜蓿的嫩莖葉。紫苜蓿又名三葉草、草頭、苜蓿,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於荒野、草原、河岸,目前主要是一種牛羊牧草。紫苜蓿的花朵一般為紫色小花朵,通常生長是一串串,但花朵卻十分小,在草叢中只是點綴而已。從資料上查詢,紫苜蓿是一種外來物種,原產地為土耳其或者亞美尼亞,但它的野菜價值卻在我國得到了巨大的發揮。

從蔬菜淪為野菜

目前我國的紫苜蓿有兩種狀態,一種是人工栽培,一種是純野生或者半野生狀態的。我國對苜蓿菜的栽培已經有2千多年時間了,在歷史上記載也不少。但是現在卻在市場上基本找不到這種蔬菜,甚至已經讓人遺忘。切確地説應該是苜蓿菜已經從時蔬直接轉變成了野菜,少有人種植了。

但無論身份如何轉變,一種植物的價值是不會改變的,除非在歷史長河過程中發生了變異。在歷史對苜蓿菜的記載來看,除了苜蓿菜的嫩莖葉能夠當蔬菜之外,全株都能當牧草,用於餵羊或者喂牛。從藥用價值來看,史書對於苜蓿菜的記載要比食用記載多很多了。

最著名的藥典《本草綱目》是這樣對苜蓿菜記載的,“利五臟,輕身健人,洗去脾胃間邪熱氣,通小腸諸惡熱毒,煮和醬食,亦可作羹。”這句話的最後兩句至今在民間應用十分廣泛。特別是農村地區,把苜蓿菜當野菜,用於煮着吃,用於當作料食用,還有把苜蓿菜直接煮粥的吃法。民間可算是把李時珍所記載的苜蓿菜食用價值發揮淋漓盡致了。

除了以上幾種主要吃法之外,目前農村還流行蒸苜蓿菜、涼調苜蓿菜,特別是春天的時候,苜蓿菜的嫩莖葉最為鮮嫩,是食用的最佳時節。但因為目前種植的少,大多都是從野外採摘的較多,許多人沒見過這種野菜,更沒有機會品嚐過。如若你在山裏遇到的話,一定要重視,不要破壞哦。本文僅是普及植物知識,請勿親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