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拜託了爸媽,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熱播劇《#小歡喜#》有一段劇情:電影院宋倩跟女兒喬英子爭吵了起來:一部電影看兩遍,你閒的嗎?這有什麼意義嗎?即使孩子一直在解釋説她也是想為了宋倩高興,但宋倩一點也不想接受孩子的想法,自顧自的反駁着,並且對孩子大聲的吼了一句:我不用你的好心。説完便走了,留喬英子一個人在原地眼淚打轉,嘴裏還説“讓你高興怎麼那麼難啊?”
做了家長之後我才發現,原來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家庭,很多父母明明知道孩子是想讓自己高興,但總是不給機會孩子表達愛,有時候明明是可以很好的感受快樂時光的,卻一定要用爭吵來代替。
不被接受的好意,使孩子扭曲性格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那些不被家長接受的好意給你帶來的傷害,其中有個回答讓我很是觸動,他説:“不被理解的心意好像成了我心中的一道疤痕,討好型人格也就從那時候開始的吧,敏感多疑,習慣性猜測,把自己的性格習慣往他們所期望的方向扭曲,覺得自己真噁心。”
孩子想盡辦法想讓父母高興,但不被領情,這樣的委屈讓孩子自然不好受,這樣下去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隔閡會越來越大,傷害孩子最深的往往都是他們最親近的人,父母們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遠比我們想象中的。
哪類家長最容易傷害到孩子呢?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
家長控制不了情緒傷害孩子的事情屢見不鮮,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對孩子來説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家長們覺得自己那麼辛苦的工作,盡力地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想要什麼就買什麼,吃好喝好,這些就是愛他的表現了,對孩子發點脾氣,打罵一下怎麼了,但其實這樣的想法往往就害了很多的孩子,孩子在家長面前沒有反抗的能力,一旦家長們情緒失控,孩子也會不自主地變得膽小,害怕自己的一不小心招來一頓打罵。
家長們覺得給了足夠的物質條件給孩子,這樣就足夠了,但其實家長們對孩子精神上的關心才是至關重要的,經常在孩子面前有意無意的宣泄情緒的家長們其實是在剝奪着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也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敏感,家長們的負面情緒對孩子來説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嫌棄孩子的父母
當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嫌棄的時候,他們內心也就起了一座透明的高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也就愈加明顯,孩子也很少會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當父母們反應過來想要找孩子拉攏一下感情的時候,孩子的心已經不允許家長進入了,久而久之,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也逐漸沒有聯繫,分離是最後的結果。
長期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孩子,長大之後會很迫切的想得到別人的認可,也習慣的在情感上、生活上和工作上卑微 的討好所有的人,形成一種令自己討厭的討好型人格,心裏的陰影一輩子都難以抹去。
強迫孩子的父母
不少父母打着“我是為你好”的旗幟來強迫着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孩子成績有些下降:報補習班;覺得孩子到時間學樂器;報興趣班……好像家長們心中都設有一個軌道,從孩子一出生就強迫着他按照自己設計的路線去執行,一旦有所偏離就惡狠狠地把他拉回來。這些家長們不會考慮讓孩子的想法,也拒絕聆聽孩子的想法,在他們的世界觀裏,孩子不能有任何錯誤的念頭,也不能有任何失敗,這樣都會讓父母們覺得很丟臉。而面對孩子的好成績,乖表現這似乎都是孩子應該做的,強迫孩子的家長們總是會有意無意地提醒孩子,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要做的更好才能對得起我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