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5種看似異常其實正常的表現,寶媽要會判斷處理,別自尋煩惱

對許多新手媽媽來説,照顧一個什麼話都不會説,只能通過哭來表達情緒的寶寶,是個巨大的挑戰。

每天都很迷茫,只能硬着頭皮照顧,經常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

除此之外,由於沒有育兒經驗,免會對寶寶的一些行為理解錯誤或過度解讀,導致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

誰還不是第一次當媽?總有不懂的地方,但學習護理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會根據孩子的情況判斷處理,這樣帶娃才能思路清晰。

寶寶5種看似異常其實正常的表現,寶媽要會判斷處理,別自尋煩惱

表現一、幾天不大便

羣裏經常能看見寶媽焦急地詢問,自家寶貝兩個月大,好幾天不大便了,是不是便秘或上火了呀?

家長們對待寶寶時,最好不要拿大人的標準衡量。成年人正常一天一次大便,但寶寶不一樣,他們食量小,如果消化的量沒有到刺激肛門排出的標準,三四天一次大便就很正常。

對剛滿月或兩個月大的寶寶,如果好幾天都沒大便,首先要考慮是否“攢肚子”了,這是該月齡的正常現象。

與便秘的區別是,攢肚子的寶寶大便時沒有痛苦的表現,且仍是黃金軟便。

寶寶5種看似異常其實正常的表現,寶媽要會判斷處理,別自尋煩惱

剛出生沒多久,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有成熟,可能一天要大便兩次左右,但隨着身體逐漸發育,兩三個月大就差不多成熟了,變成三四天左右一次。

當然,這種表現也因人而異,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會攢肚子,家長平時注意觀察,多給寶寶揉揉肚子,等到六個月大左右就會減輕了,別自尋煩惱。

表現二、按時哭鬧

照顧寶寶時間長了,有的寶媽會發現,自家寶寶竟然連哭鬧也掐着點,早上不鬧中午不鬧,只要一到下午三四點,就和開了總閘似的不停哭。

看着孩子哭鬧時小臉癟得通紅,身上也異常僵硬,寶媽們肯定是又心疼又害怕,以為孩子生病了要帶去醫院,結果過了不一會,就什麼毛病都沒有了。

其實這也是一種常見現象,叫絞腸痛,主要是孩子腸胃發育不完善造成的。這種現象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按摩的方式可以緩解。

寶寶5種看似異常其實正常的表現,寶媽要會判斷處理,別自尋煩惱

小貼士:

平時不要讓孩子肚子着涼,或吃奶時吸入空氣,不然會加重痛苦,如果還伴有發熱、嘔吐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表現三、經常出現驚嚇反應

有時孩子睡覺,身體會出現突然一抖動或抱住自己的動作,看着好像是被嚇住了一樣。不少新手媽媽都會被寶寶的這一表現嚇得不輕,以為孩子是抽搐、生病了呢!

不必擔心,寶寶睡覺時一驚一乍也很正常,尤其是感受到了一些刺激時,比如聲音或是觸碰,這是睡眠中的應激保護行為。

主要還是由於寶寶神經系統不完善造成的,孩子的神經過於興奮,因此對刺激反應過強。

寶寶5種看似異常其實正常的表現,寶媽要會判斷處理,別自尋煩惱

至於有些人説孩子這是缺營養,就純屬無稽之談了,家長不要輕易相信,孩子還小不能亂補,不然會傷害到腎臟。

表現四、肚子鼓鼓的

寶寶的一點變化,都瞞不過寶媽的火眼金睛。

剛滿月,有些寶媽就會發現自家寶貝肚子實在太大了,難免腦補:孩子是不是內臟器官有毛病,或者肚子里長了什麼?

不要擔驚受怕,即便去醫院檢查,結果也是沒毛病的。

寶寶5種看似異常其實正常的表現,寶媽要會判斷處理,別自尋煩惱

肚子鼓是一個正常的發育現象,主要原因是孩子的腹部肌肉不完善,並不是裏面有什麼。

不過,若發現孩子身體不適,哭鬧得厲害,發育遲緩等,就要重視了,可能是真的生病了。

表現五、舌頭上長滿白點

寶寶的口腔衞生一定要注意,不然很容易出現口腔疾病。

前幾天一個寶媽就在羣裏説寶寶舌頭上全是白點,她看見時都要嚇死了,以為寶寶得了特別嚴重的口腔疾病,到了醫院檢查才知道是鵝口瘡。

鵝口瘡其實只是一種普通的口腔感染疾病,只要及時就醫、按時服藥,是不會有危險的,尤其現在醫學發達,藥品治療見效快,孩子也不遭罪,就別自尋煩惱啦~

關心則亂,其實寶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脆弱,媽媽是寶寶的主心骨,遇事一定要冷靜,多學育兒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懂得如何處理,才能更好地照顧寶寶。

如果還有不明白的,最好請教相關專業人員,這樣更放心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6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5種看似異常其實正常的表現,寶媽要會判斷處理,別自尋煩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