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月以後,一片片綠意鋪滿大地,櫻花、油菜花也都開的燦爛,這獨屬於春天的氣息,即使隔着口罩也能聞到。
不過伴隨濃濃春意而來的降雨,卻讓人只想哭一句:雨嘩啦啦的下,濕氣蹭蹭的升。
不僅空氣濕,人也很容易生“濕氣”,尤其是對生活在潮濕環境中且不太愛運動、飲食不太規律的人來説!
怎麼從身體上的變化
判斷自己是否有濕氣?
濕氣被稱為“萬病之源”。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
俗話説“濕氣在,百病害,濕氣除,百病無。”那麼我們該如何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濕氣呢?可以根據下面這些症狀做一個初步判斷。
1、沒什麼精神,睡很久依舊覺得困
即使每晚睡眠時間很充分,每天早睡早起,但是起來後仍舊覺得乏力、沒有什麼精神,想繼續睡覺,身體覺得沉重,好像有什麼東西裹着一樣。
2、大便粘滯
從大便中可以看出我們身體的很多狀態,比如説正常人的大便一般都是軟硬適中的條形,但是如果我們的大便變得像熟透的香蕉一樣軟爛、黏膩,不成形,而且粘在馬桶上不容易被沖走的話,十有八九體內是有濕氣了。
3、舌苔厚膩
從舌苔和舌體的情況去判斷身體內的濕氣狀況,是非常簡單直接同時也很有效的一個方法。
正常舌象為舌色淡紅明潤,舌苔薄白均勻,苔質乾濕適中,如果舌苔出現粗糙、厚重,發白或者發黃且發膩,嘴巴里似乎有種甜膩的感覺,食慾減退,基本可以判斷為濕氣留滯。
4、身體容易起疹子
皮膚愛起疹子,一不注意手腳就會有小皰疹,有時還會脱皮,頭髮也愛出油。
5、喝水都長肉
如果你發現最近長肉了,尤其是在早上起牀後小腿肚偶爾會有痠痛、沉重感,這樣一般是虛胖的表現,同時也説明身體裏的濕氣比較重。
五步“逼”出體內濕氣
濕邪侵犯人體,導致腹部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混濁、頭重如裹,身體沉重睏乏等症狀。因此,及時清除濕邪也是養生保健的關鍵。
1、適當午睡勞逸結合
很多上班族因為工作的原因,幾乎不睡午覺,殊不知,睡好午覺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
此時仍然晝長夜短,有的白領經常晚上加班,非加班人羣也會吃宵夜、適當娛樂,夜生活延長。因此,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要,需要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2、背部刮痧散熱祛濕
容易受風的部位通常是人體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區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細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於身體散熱祛濕。
具體操作方法: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刮痧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作用,從背部沿脊柱從上往下單向地刮,再沿着距離脊柱1.5寸寬的地方從上往下刮,然後再選擇距離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樣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個區域刮5-8下即可。
3、膳食調理健脾利尿
想要祛濕,一定要健脾。濕跟脾腎不足有關,可通過健脾,來運化水濕。多吃一些健脾的食材,如薏米、芡實、茯苓、山藥、陳皮、乾薑、冬瓜等。
薏米是一種營養平衡的穀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 腸負擔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
健脾化濕:山藥薏米粥材料:山藥15g,大棗5枚,粳米50g,糯米、薏米各20g。做法:將粳米、糯米、薏米淘洗乾淨,山藥、大棗用清水浸泡。鍋內加適量清水,放入所有材料開小火煨粥1小時,待粥稠米爛即可食用。功效:健脾除濕,補氣益肺,對脾胃虛弱者很有益處。
4、少攝食鹽助腎排水
排水還應少吃食鹽,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 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極易產生水腫。若無明顯排汗過多的情況,應低鹽飲食。
特別是中老年人食鹽攝入應少於普通人的攝入量,有腎臟疾病的人羣更應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
5、按揉承山穴祛除濕氣
承山穴是祛除濕氣的最好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
取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也就是當我們微微用力踮起腳尖時,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
按壓這個穴位是有講究的,揉按承山的時候,我們開始只能輕輕地按,輕輕地揉,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
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他的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着微微升高的體温向外散逸。
小心異常愛睡覺的孩子
可能是“濕重”
很多孩子,很乖,而且特愛睡覺,這也很可能是被濕邪困住了。這些孩子之所以濕重,首先可能是孩子本身先天的脾胃不是很強,後天餵養的時候,家長可能沒注意到,傷了他的脾氣。
脾氣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出糟粕的能力,如果這種能力下降了,營養吸收不了的同時,糟粕也排不出去,留在體內就成了濕。帶着這些廢物,身體自然就覺得疲勞了,所以小小的年紀就容易犯困。
平時要鼓勵孩子多運動,一為發汗,將身體內的濕邪排出,二為提升陽氣,促進脾腎之陽的生長,三為調暢情志,在春夏季特別重要。
健脾胃,讓濕氣“清零”,可以多喝白扁豆山藥湯。
白扁豆山藥湯
材料:炒白扁豆、山藥、蓮子各30g,炒薏仁20g,陳皮5g。
做法:一起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小火煮熟,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昇陽除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