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作者 | 任平生

前不久,和發小聚會。

她談到了自己的苦惱。

現在因為工作調動,

自己手上的事情每天都非常多,

回家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對於陪孩子,有了一種疲倦和“黔驢技窮”的感覺了。

每次堅持一個多小時後就想去做自己的事了

恨不得塞個iPad在孩子手裏換得清淨。

她問我:

你家孩子都是怎麼帶的?

你會一直很興致勃勃陪着孩子玩嗎?

玩什麼能即有利於孩子成長,家長又不至於太累呢?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在育兒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詞,

叫做“黃金一小時”,

也就是説,孩子睡前的一個小時,

家長與孩子進行的互動,

將會獲得翻倍的效果。

很多父母對於陪伴有一種誤解,

其實,陪多少時間不是最重要,

而質量才最重要的。

把握好睡前一小時的時間,

孩子也會成長得很好。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給孩子讀故事哄睡

在孩子睡前這段時間,

往往是最平靜的時候,

孩子的專注力也會比白天更高。

對故事的內容理解力很好,

對文字的敏感性也很強。

所以,

在這個時候給孩子讀故事,

對於培養孩子的閲讀能力,

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曾有心理學家説:

“不會閲讀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

閲讀的確能夠給予孩子很大的幫助。

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明星曬自家孩子看書的照片。

在黃磊的家中,

總是放着非常多的書籍,

帶着孩子進行睡前閲讀已經是一個習慣了。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又比如,

孫儷鄧超夫婦主張天然育兒,

對孩子一直是散養的政策,

但每天給孩子講睡前故事,

卻是她家必不可少的習慣。

孫儷發微博表示:

自己最“怕”的就是等等和小花來找自己講睡前故事。

我相信,

她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自己的喜悦和自豪。

睡前這麼珍貴的時光,

為孩子講故事,

不僅可以增進親子交流,

還能營造出一種僅限於你與孩子之間獨一無二的親密感。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

6歲以下的孩子,

經常聆聽父母講睡前故事。

會直接影響孩子上幼兒園後的學習表現以及上學後的學習成績。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因為0-6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

多聽故事,

不僅能夠讓孩子學到正確的發音,

掌握一定的詞彙量,

還能學會組詞或成句的一些規律,

這能快速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更重要的是,

故事涵蓋了兒童發展過程中所有的學習要素,

從生理、心理到人際發展,

這能很大程度上促進兒童的大腦發育。

生活中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在課堂上似乎“沒帶耳朵”,

學習新知識反應慢,

需要幾遍才能理解,

説話時缺乏條理,

語言組織能力差,

常常答非所問... ...

其實,

這一切很可能就是因為孩子在幼年的時候,

閲讀少了,

未曾建立起足夠的“聽知覺能力”。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而且一個好的故事,

還能夠重新塑造孩子的內在價值觀,

孩子在聽故事時,

會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

比如自己是戰勝怪物的英雄

這也會幫助孩子更加強大,

內在力量得到成長。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在睡前多跟孩子交流溝通

曾有位女作家,

寫到自己記憶中在最為温馨的童年記憶:

母親會在晚上走進她的卧室,

拿着一杯牛奶,放在她的牀頭,

並會微笑告訴問她:

寶貝,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要講給我聽嗎?

她會在睡前和媽媽交換秘密,

比如自己收到了誰的禮物,又或者是在放學路上看到的彩虹。

她説,

大多數的時候,都是一些小事情。

可是現在回憶起來,卻是滿心的幸福。

“今天過得開心嗎?”

“今天一天你學會了什麼?”

其實,父母在睡前對於孩子內在情緒感受的關注,

可以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安全感。

相反,如果總是在睡前叮囑孩子吃了什麼、作業做沒做完,

反而會把孩子推遠。

朋友鈴子工比較忙,

每天工作回來後,

就開始做家務、收拾東西,

對孩子説話語氣也比較生硬,

最喜歡説的話,

基本都是“快點把作業寫完吧”。

慢慢地,

她發現女兒和她們溝通也開始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比如,孩子會直接對爸爸説:

“能不能給我倒杯水?”

甚至還會直接對舅舅家2歲的表妹説:

“你好煩,不要哭。”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她和我聊了之後,

我建議她,

可以在忙完家裏的事情之後,

花半個小時和孩子聊天交流,

這段時間裏,

讓孩子分享一下每天發生的事情,

允許孩子自由的表達。

她接受了我的建議,

在孩子睡覺前,

她開始問孩子這一天有沒有什麼高興或者傷心的事情。

她發現,

原來即便孩子再小,

其實也會有煩惱,

和小朋友玩耍時的摩擦,

在課堂上沒被老師點名的失落

對於孩子來説,其實都是大事。

當女兒每天訴説開心的事情,

她就抱一下孩子。

當孩子告訴自己的失落

她就會温和地安慰她。

總而言之,在睡前這一個小時,

她讓孩子肆無忌憚地訴説自己的內心感受。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慢慢地,

她發現,

孩子説話的口氣不再像以前一樣生硬了。

甚至還會在她上班回來後,

問她今天會不會很累。

丹佛大學心理學家Susan Harter説:

被父母關注的孩子,

長大後就會把積極的關注內化。

用家長對自己的態度來對待自己。

孩子在臨睡前,

情緒都比較平穩。

這個時刻的喃喃私語,

會比平時的溝通更有效率。

這種習慣一旦養成,

不僅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最為温馨的回憶,

也會成為幫助孩子養成更加健康的性格。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睡前多誇誇孩子

前不久去幼兒園接孩子,

孩子的幼兒園老師對我説:

他每天午睡後都能自己把衣服穿得很好。

我有些開心,

原來這個小傢伙已經可以在幼兒園自己穿衣服了。

這一切,得歸功於我每晚對他的誇獎。

我每天陪孩子的時間並不多,

但晚上臨睡前半小時,

我們時常會有這樣的對話。

我摟着他,對他説:

“寶寶,我今天要表揚你哦。

因為你今天不要爸爸媽媽幫忙,自己一個人都可以洗澡呢。”

他回覆我:

“是的呀,我還可以洗完後自己穿衣服呢。”

他被誇獎後,更加來勁了。

“媽媽,上次你不在家,我還自己疊了衣服呢?”

説着説着,他還會從被窩裏鑽出來,把毛衣變成了一塊整齊的“小豆腐”。

我繼續讚賞他:

“兒子,你真的好棒呀!是不是明天你也可以自己就把衣服穿好呀?”

“可以呀!”小傢伙回答得很痛快。

第二天,他起牀後果然自己一個人穿衣服。

穿完還特意跑客廳和我確認:

“媽媽,你看我是不是自己就能把衣服穿好了呀?”

把“好行為日記”當作一種睡前功課堅持了下來,的確是受益頗豐。

今天你和媽媽一起買菜回來的時候,

你幫媽媽拿了蘋果和肉,

是男子漢。

媽媽聽奶奶説你在路上給一個老爺爺捐了5塊錢的零花錢,

真的是太棒了。

我看你今天吃了不少的青菜,

等你越來越高,

就可以保護媽媽了。

媽媽下班回來,

看到你把故事書都放到了書櫃裏,

真是很棒呀。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其實,這是一種成本很低的教育方式。

假如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

那就可以使用這種方式。

在睡前被誇獎的孩子,

更容易帶着美好的心情入睡。

相關心理研究表明:

睡前心情不佳的孩子,

容易夜醒,

睡夢也容易增多。

長期如此,很更容易讓孩子產生惡劣心境。

也就説,

想要讓孩子健康成長,

我們花一個小時,

給孩子建立一個温柔的、規律的睡眠儀式尤為重要。

最後,願我們都用能我們最好的生活狀態去影響孩子,

用我們最用心的方式去陪伴孩子。

—— End ——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作者:任平生。自由撰稿人。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4 字。

轉載請註明: 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3年後孩子的變化驚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