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彆扭是常事,因為孩子的天性並不是服從。當孩子犯錯誤或者是鬧彆扭時,並非所有的父母教育模式都是相同的。有的父母會採用吼叫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則是通過講大道理的方式來使孩子聽話。這些方式都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當孩子鬧彆扭的時候,家長應該使用合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低層次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小軒有一個六歲的女兒,由於小軒只有這麼一個女兒,小軒對他的女兒是非常疼愛的。平時小軒的女兒犯錯誤了,小軒也只是跟孩子講一下道理,希望孩子能夠下次記住就可以了,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之後,小軒發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難以管教了。
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方面出現了一些錯誤,小軒通過説教的方式教育,結果等過了沒多久同樣的錯誤又會再犯,這可愁壞了小軒。小軒又不捨得對自己的孩子打罵,最多隻是象徵性地打一下孩子的手掌心而已,不會用很大的力氣,所以小軒的女兒現在變得有一些肆無忌憚了。有時候小軒教育孩子,孩子覺得自己受委屈了,有一些承受不住,就會嚎啕大哭,這時候小軒就只能束手無策,靜靜地在旁邊看着孩子哭。有時候小軒都覺得自己要崩潰了,因為實在是不知道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長可能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孩子鬧彆扭或者是犯錯誤的時候,應該要先顧及好孩子的情緒,然後再來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地與家長交流,家長也能夠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那麼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經驗比較豐富的“一流父母”都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1、理解孩子的情緒
當家長面對孩子鬧彆扭時,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接納孩子產生的情緒,當孩子鬧彆扭的時候,父母可以先用同理心以及一些傾聽的技巧,感受孩子當下的情緒。父母理解了孩子的情緒之後,孩子也會將心情慢慢地平復下來,這時候家長再來教育孩子,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2、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當孩子年紀還比較小的時候,可能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時候父母就要像一面鏡子一樣,來幫孩子觀察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瞭解到自己的感受。接着家長們可以對孩子進行提問,讓孩子瞭解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當家長們瞭解孩子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緒,也就能更好的制定出相應的對策。
3、引導孩子思考
當孩子情緒平緩下來之後,家長可以引導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思考自己到底錯在哪裏,以及以後要怎麼面對同樣的事情。當孩子自行思考之後,可能會對這件事情的印象更加深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樣的錯誤再犯。
父母面對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地大吼大叫,這樣子會傷害孩子的心靈。也不要一直跟孩子講大道理,孩子的心智還不夠成熟,有的道理他雖然聽了,但是不一定能夠理解,這樣不能夠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所以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家長要學會調節孩子的情緒。家長也能夠從孩子的情緒當中,瞭解到孩子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