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先爬後坐”和“先坐後爬”的寶寶,稍大才看出差異,爸媽要留心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健康

作為新手媽媽,最關心的就是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了,小寶寶每天的吃喝拉撒睡都牽動着媽媽的心,每個細微的進步都能讓媽媽驚喜不已。

有的媽媽會發現,有的寶寶是先學會爬,再學會坐,最後學會走路。而有的寶寶則直接跳過了爬的階段,直接坐起來,沒坐多久,馬上就躍躍欲試要學走路了。彷彿是被按了“快進鍵”一樣。

發現寶寶沒有爬就先會坐,學會走之後才會爬,家人們會很高興,認為寶寶的發育快於同齡人,是好事,其實,“先爬後坐”和“先坐後爬”的寶寶,要等到稍大些之後才能看出差異,而且這差異還挺明顯。

1)身體協調能力的差異

寶寶在鍛鍊爬的時候,手、眼、腿都需要同步協調,才能掌握平衡,四肢和大腦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

所以跳過爬這個階段的練習,直接會坐的寶寶,學走路的時候,會更容易摔跤,踉踉蹌蹌的,總是走不穩,也容易撞到物體。

爬行時間少的寶寶,全身的鍛鍊都少,身體素質也相應差一些。

2)平衡能力的差異

爬行主要鍛鍊的是大腦前庭,是控制平衡能力的中樞,因為手眼協調了,平衡能力也就強了。長大後,會發現,先爬後坐的寶寶玩平衡車玩得更得心應手,而且也少有恐高的跡象,連暈車的幾率也小很多。

3)骨骼肌肉發育的差異

爬得多的寶寶,無論是手臂還是大腿的肌肉和骨骼,還有脊柱骨骼,都得到了鍛鍊,在後期學坐的時候,能坐得更穩,坐得更快,骨骼發育成熟,學走路腿部也更有力量。

爬得少的寶寶就沒有這些優勢,長大後不良的姿勢更多,且不容易改正。

4)探索慾望的差異

先爬後坐的寶寶,在玩的過程中,更喜歡探索未知的玩具,對新奇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且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一個事物上反覆研究,這就培養了很好的專注力,對後天的學習有極大幫助。

先坐後爬的寶寶,更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而較少專注於眼前,探索慾望不強,學習力自然就差。

如何讓寶寶多練習爬呢?有些小技巧,爸媽可以學起來。

1)小的時候多讓寶寶俯卧着玩

在寶寶小月齡的時候,就可以讓寶寶醒着的時候多俯卧,一方面讓寶寶的脊柱更有力量,又可以讓寶寶的骨骼多做伸展運動,寶寶練習抬頭也更容易。

2)引逗寶寶從一側爬到另一側

寶寶稍大一些,把寶寶放在爬行墊的一側,用一個玩具引逗寶寶,鼓勵他自己爬到另一端,來回反覆,寶寶最喜歡的就是和爸爸媽媽互動,寶寶完成一次長距離爬行,就要及時給予鼓勵表揚。

3)和寶寶一起玩爬行小遊戲

發明一些可以和寶寶一起玩的爬行小遊戲,比如在家裏的地板上貼上彩色膠帶,做爬行賽跑的賽道,或是爸爸媽媽把自己的身體或腿弓成一個橋的形狀,讓寶寶從下面爬過去,然後爸媽再馬上換個位置,讓寶寶繼續追趕着這座活動的橋。

總之要讓寶寶的爬行練習充滿樂趣,千萬不要強迫寶寶。

如果寶寶已經過了練習爬的最佳階段,爸媽也不必太過緊張,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方式和發育軌跡。後期補救鍛鍊也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

小編的兒子就是小時候沒有經歷過爬的階段,直接會坐的,儘管學走路的時候確實有些不太穩,而且總是撞到東西,現在長大了各方面發育也和同齡人沒有什麼太大不同。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覺得今天的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更多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變得更好!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見解和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