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什麼樣的家庭,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父母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及時引導和約束,只會親手埋葬孩子未來,使孩子在自己的手上被養"殘"。
日前,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吃飯的一組畫面,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媽媽只是吃着5塊錢的泡麪,而孩子面前卻是有葷素搭配的套餐,按理説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自然沒錯。
從坐在對面的母女身上,可以看到孩子完全沉醉在手機的世界中,擺在面前的美味佳餚完全被忽視。面對媽媽不斷投食的舉動,女兒還非常牴觸,媽媽沒有絲毫不耐煩,餵飯的舉動依然沒有停止。
很多網友看到這組照片時,紛紛表示:這又是一個被養"殘"的孩子,如此狀態是無法讓孩子成才的,甚至在未來連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在現實生活中被養"殘"的孩子,大多數有如下表現。
被養"殘"孩子的表現
01、自理能力差
大多數被父母養"殘"的孩子,自理能力是非常差的,生活上任何小事都需要他人出手相助,哪怕是吃飯、去衞生間,都無法獨立完成,將自己的所有需求都依附在他人身上。
02、不良習慣多
被養"殘"的孩子,大多數都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沒有絲毫的抗壓能力,在人生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缺點暴露出來。其中最讓人無法忍受的,就是逃避責任,恰恰這是被父母慣出來的。
03、交際能力差
被養"殘"的孩子身上還有一種通病——嬌生慣養。他們無法融入到同齡人的團體中,大多時候的他們是比較霸道的,哪怕在公共環境中也想稱王稱霸,自然無法交到朋友。
父母最初對孩子的疼愛,非常簡單,只是希望他們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然而過多的寵溺和疼愛,卻使孩子逐漸被養"殘",成為生活中的蛀蟲。下面兩種方法是避免孩子被養"殘"的重要途徑。
如何避免孩子被養"殘"
01、不溺愛,鼓勵動手
陶行知説過:奮鬥是萬物之父。從小鼓勵孩子多動手,畢竟人生是屬於孩子自己的,儘管父母有着無法忽視的引導作用,但是他們也要對自己的人生負全責,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是給予孩子基本的疼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長。
02、懂付出,培養感恩意識
避免孩子被養"殘",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當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時,他們才能有正確的價值觀,成人後受到的磨礪相對也會更小。
濟慈説過:許多富有創見的人並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們被習慣思維引入歧途。父母拼命對孩子好,絲毫沒有考慮"疼愛"和"嬌慣",很可能會對孩子反噬,讓他們未來的人生遭遇更大的挫折,在父母疼愛之下被養"殘"的孩子,並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