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孩子天生喜歡玩具,尤其是當某一種玩具在他們的朋友圈裏很流行的時候,他們就會對某一種玩具產生一種迫切性,迫切地想要立馬得到迅速的玩一玩。
於是,他們就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方法來促使家長能買給他們。
而當家長不能滿足他們的這一要求的時候,大多數的孩子通常都會採用哭鬧的方式,來威逼家長先行妥協。
比如,有的委屈巴巴的看着家長的哭,有的站在大街上大聲的哭,還有的甚至躺在地上撒潑的哭。
面對這樣的窘狀,很多父母難免有些束手無措,或者採用不恰當的方式去應對。今天的這篇文章,育兒師會告訴各位家長,當再次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可以這樣輕鬆化解。
孩子倒地撒潑哭鬧要買玩具,媽媽行為惹眾怒
有這樣的一位媽媽經常來諮詢,怎樣教育孩子的問題,尤其是,怎樣正確應對孩子哭鬧的問題。
她説,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歡玩具,只要出門逛街,每次都會哭着鬧着的要買玩具,爺爺奶奶是有求不應,只要孫子哭着要買,幾乎就會立馬買給他。
丈夫雖然表面看着很嚴肅,但是,面對孩子哭着鬧着買玩具,經常會因為不想浪費時間,就買給他。
更嚴重的是,他顯然利用經常積累的這種一哭鬧就會獲得玩具的“經驗”,在他的小姨、大姨、大姑、大舅等各種親戚的面前都“如願以償”的獲得過玩具。
每當看到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的時候,她的心裏就會莫名的竄起一股火。
某次,她帶着孩子出門逛街,孩子又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她內心深處的火苗終於爆發了,不僅大聲制止他不要再裝可憐的哭,還説今天你再怎麼鬧都不會給你買。
而孩子並沒有因為她的疾言厲色而終止哭泣,還有越哭越大聲的哭泣。
看到周圍往這邊看的人越來越多,終於情緒佔了上風,她幾乎想都沒想的就對孩子動起了手。
而她的這一行為瞬間引起了周圍人的不滿,還伴隨着“再怎麼生氣也不能跟孩子動手啊”之類的聲音。
聽到周圍人對自己的指責,看到孩子哭的孩子,最後,她只能選擇給孩子買玩具,拉着孩子離開。
不得不説,上述這位媽媽的做法非常的不恰當,當孩子沉溺在某種情緒中的時候,你説再多的話,他都聽不進去,而動手,有時候只會激發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還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
如果想要正確處理好這個問題,還是先來從根源上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用哭鬧的方式去獲取某樣的東西的原因。
孩子擅於用“哭鬧撒潑”的方式獲取某樣東西的原因
家長長久以來的溺愛滿足
當孩子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深處是想要家長能夠滿足自己。
當他們第一次通過哭鬧的方式獲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在他們的心中會覺得這種方式會對家長起作用,因此,下一次還會用這種方式去獲取自己喜歡的東西。
而當家長一味的滿足孩子的這種哭鬧獲得的需求的時候,可以説是對孩子的一種溺愛縱容。長此以往,就會讓孩子養成這種行為習慣。
尤其是一些家庭,對孩子過於溺愛,生怕孩子受到任何的委屈,所以一旦孩子哭鬧,他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孩子。
環境的影響
孩子的行為習慣受到環境的影響,這裏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等。他接觸到的人、事、物等都會對他的行為、性格等產生影響。
比如,當他看到或聽到身邊的小朋友用這種哭鬧的方式獲取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他會加以模仿學習。
或者陪伴他們長大的父母在家裏經常吵架或者動不動就發火的行為,都會讓他養成發脾氣的性格,所以,當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的時候,他就會通過哭鬧來發脾氣。
遇到孩子“哭鬧撒潑要東西”,家長應不應該買?
面對這個問題,育兒師需要家長先來理解三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慣”,一個是“延遲滿足”。
“慣”,用簡單的話來説,就是孩子一提要求就滿足,跟溺愛有關,“延遲滿足”,更多的指的是之後通過某種方式滿足,不是當下立即滿足他的要求。
這兩者之間只要處理不好“度”,就會讓“延遲滿足”瞬間變成“慣”。如果孩子經常被家長經常“慣”,一旦自己的要求不能滿足,他們採取哭鬧的做法。
可是,生活中,孩子“哭鬧撒潑要東西”的背後有很多原因,比如,有些原因僅僅是為了自己玩。
有些原因是小夥伴們都有,自己也想有;有些原因是他覺得這個東西對他有特殊的意義……
因此,家長可以先來了解原因,再來選擇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
拒絕購買
當聽了孩子想要購買玩具的原因後,家長覺得弊大於利的時候,可以直言拒絕孩子。
因為“慣”只會縱容他的這種行為,容易讓他們養成唯我獨大、太過自我的性格,這對他今後的人生來説,是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的。
延遲滿足購買
當聽了孩子的原因之後,還可選擇當下不給孩子購買,而是之後再給孩子買。比如上述例子中提到的那位媽媽,可以跟兒子説,這次先不買,等到下次去更大的超市,買個更高級的。
注意,在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的時候,家長們不能讓這一句話成為一種空話,不然會失信於孩子。
記住“延遲滿足”的目的是改善孩子愛用哭鬧的方式獲取東西的行為,切不可造成誠信問題。
當遇到孩子“哭鬧撒潑要東西”,家長應該怎麼做?
從育兒的角度來説,家長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將孩子從他的情緒中拉出來,用自己的情緒、語言跟他建立起溝通;
第二步,瞭解孩子為什麼想要這件東西,根據孩子説的原因,選擇是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還是延遲滿足孩子,抑或是當下就滿足孩子;
第三步,當拒絕孩子的要求之後,以防孩子繼續陷入因不滿足而陷入哭鬧,可以先將孩子帶離玩具購買的場所,然後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降低玩具對孩子的吸引力。
除了這種當下處理的方式之外,家長在生活中,可以採用跟孩子“約法三章”的方式,慢慢的改善孩子的這種行為。比如,跟孩子約定好多久可以買一次玩具,見到喜歡的玩具,每次只能買一樣等。
羊駝媽媽結語:
哪有孩子天生就會用哭鬧的方式來獲取某一樣東西,只不過是受到環境和身邊人長久的溺愛縱容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