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在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很多家長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孩子上哪兒都要大人抱着。
不抱吧,被孩子眼巴巴看着,大人又不忍心;抱吧,這孩子體重也有些分量,大人體力也吃不消。
所以,等孩子學會走路後,很多家長就漸漸不再抱孩子。
不過,前段時間走紅的一個小姑娘,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向父母要抱抱的時候,竟令人如此難以招架。
4歲女兒逛街累了“求抱抱”,慘遭拒絕,結果一句話讓老爸妥協
這天,視頻中的小姑娘正和爸爸媽媽一起出來逛商場。
小姑娘年紀不大,看起來也就三四歲的樣子,扎着一對俏皮的雙馬尾,看起來可愛極了。不過也正是因為年紀小,她跟着爸爸媽媽走了沒多久,體力就有些跟不上了。
走累了的小姑娘氣喘吁吁地跟在爸爸身後,終於沒忍住,軟軟地問高大的爸爸:
“你能抱我嗎?”
或許是自身體力不支,又或許想培養女兒獨立自主的精神,爸爸並沒有直接答應她,而是告訴女兒她已經是大孩子了,要學會自己走路,而不是還讓別人抱她。
而小姑娘並沒有放棄,反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對爸爸説:
“可是你現在不抱我,等我長大以後,你就變老了,到時候你想抱可能都抱不動我啦。”
女兒軟軟的聲線裏還透着委屈,亮晶晶的眼睛也始終看着自己,還向自己伸出兩隻小手。爸爸最終沒能抵擋住女兒的這波“賣萌攻勢”,心甘情願地抱起女兒繼續逛街。
“超甜小棉襖”憑藉自己的顏值和情商俘獲了廣大網友的心,在網絡走紅。不過也有不少網友提出,自己家孩子也是一出門就要父母抱,扒拉都扒拉不下來。
這部分家長表示,孩子總要父母抱,家長體力跟不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們也擔心這樣會不利於孩子學走路。
那麼,為什麼寶寶們總是要別人抱着,而不肯自己走路呢?
1. 對於0~3歲的孩子:無法掌握身體平衡
對於孩子來説,直到3~6歲,他們才開始感知到“什麼是平衡”,在那之前因為身體還在發育,他們掌握不了“保持平衡”的概念,坐着躺着都是東倒西歪的。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在學走路或其他動作時,就容易因無法掌握平衡或肢體不協調而感到沮喪。
同時,這個年紀的孩子無論去到哪裏,也都需要來自父母的幫助。因此,他們向父母“要抱抱”的次數也就格外多一些。
2. 孩子習慣被抱,存在思維定式
當孩子被父母抱起來時,會同時收穫一個温暖的懷抱和一個較高的視野。
而當父母把孩子放下後,短暫擁有過較高視野的孩子可能就會感到不習慣。
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出生起就被家人們抱來抱去的,自己大腦中沒有關於不需要家長抱的記憶,沒有自己能夠獨立行走的概念,存在一定的思維定式,所以還總是向父母“要抱抱”。
3. 孩子依戀父母,渴求親密
有些孩子則是出於依戀父母的心理,向父母要抱抱。
抱抱是一種很親密的身體接觸行為,當被父母抱抱時,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被愛,而這對於增進親子情有很大幫助。
4. 孩子存在不適或恐懼心理
有的孩子小時候並不需要大人抱,反而在長大以後習慣突然發生改變。
這種情況下,孩子向父母討要抱抱,很有可能是因為遇到了某些令他不適或害怕的事物,他想要向父母尋求幫助。
瞭解了孩子為什麼總是要父母抱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怎樣才能改變孩子喜歡讓父母抱着的習慣。
1. 攜帶寶寶的代步工具出門
帶寶寶出門時,我們可以帶嬰兒手推車或寶寶扭扭車,在家長抱不動或寶寶走不動的情況下,供寶寶代步使用。
如果是大一點的寶寶在外出時走不動了,家長可以找路邊的長椅,陪孩子坐下休息一會兒,等體力恢復了再走路。
2. 出門前提前和寶寶商量好
家長還可以在出門前,就和寶寶提前商量好:
“今天爸爸媽媽都不抱你,需要你自己練習走路。不過只要寶寶今天堅持走下來了,回來爸爸媽媽就會給你一個小禮物獎勵你。”
通過這種方式,家長可以和孩子達成一致統一的意見,並在孩子想要抱抱的時候給予孩子安慰和鼓勵。
3. 瞭解寶寶想被抱的原因,針對根源解決
家長首先看看寶寶是不是因為衣服穿得不合適,褲子太緊繃邁不開腿,才會覺得走路很困難,想要讓爸爸媽媽抱抱。
如果衣服沒有不合適,身體也沒有哪裏不舒服,爸爸媽媽不妨問問寶寶是不是被什麼東西嚇到了,感到害怕,所以只能通過纏着爸爸媽媽抱着自己的方式獲取安全感。
等了解了寶寶焦慮或害怕的源頭後,家長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孩子就不會再因為害怕而纏着家長要抱了。
小棉襖温温柔柔的一句話,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化老爸的百鍊鋼為繞指柔。
而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的寶寶總是想要大人抱,而不喜歡自己走路時,作為家長我們也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而不要因此感到焦慮,並強硬要求孩子改正。
只要我們使用一些正確的方式引導,再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就能夠收穫一枚愛跑愛跳,一不小心還會“撒手沒”的小天使啦~
你家寶寶出門也喜歡讓人抱嗎?你又是怎麼改變孩子這個習慣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