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生產痛”高達十二級,孩子的“忍痛超能力”竟也超乎想象
文/月兒媽媽(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作為父母,我們時時刻刻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擦破一丁點皮都覺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受傷,尤其是母親看到自己忍着十二級疼痛才順利誕生的孩子吧嗒吧嗒掉眼淚的時候,心疼得真是難以自控。
可是最近有不少父母卻發現孩子本身的“忍痛”能力,簡直令人震驚。
受傷之後不哭鬧,孩子“忍痛”能力居然這麼強?
張姐家的孩子小光今年四歲,跟小朋友玩耍的時候,手指不小心被割了一個超深的口子,血流不止,回家的時候流出來的血糊了孩子一手。
張姐嚇得夠嗆,問孩子這是怎麼回事,小光卻説:“手手髒髒了,媽媽我要洗手手。”
第二天張姐問同事,她家孩子是不是也這樣,同事也説,雖然小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但是自己家孩子摔倒之後撞到頭,當場腫了那麼大個包,就第一天委屈了幾分鐘,第二天又是活蹦亂跳的。
這麼看來,好像小孩子確實很能“忍痛”啊。
可是他們這麼“堅強”,是因為感受不到疼痛嗎?其實也不盡然。
個體差異性
每個人和每個人對於疼痛的感覺是不相同的,有些人認為無法忍受的疼痛,對於很多人來説,就是非常輕微的疼痛。這也是網上流傳的那句“無法感同身受”的來源了吧。
孩子的注意力
在玩耍中磕碰受傷的小孩子,對於他們更感興趣的事物,對疼痛的注意力就會隨之分散。有的玩的時候,孩子們對其他事物的感受就不會有明顯感覺。
根據少兒科學研究顯示,多數身體各項指標正常的健康兒童,身體對營養的吸收是非常迅速的,在營養的吸收和消耗成正比且十分快速的情況下,兒童的自愈能力是成人的三倍之多,所以孩子們就算是受點小傷也會在很段時間內癒合。
兒童的認知範圍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原本沒有感覺到任何不適,但是當自己明確地看到自己受到損傷之後,反而才開始產生痛覺,因此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一種明確的心理暗示,認為自己沒有受傷,所以也沒有疼痛的感覺。
即便孩子能夠堅強“忍痛”,有幾種傷口父母也不能忽略
孩子的頭部傷口
撞擊傷
出現腫包或孩子突然出現的頭暈等症狀,撞擊很可能會導致孩子未發育完全的大腦受到損傷,而這類傷情可能不易被發現,需要父母在日常中時常輕微按壓檢查孩子的頭部情況。
破損傷
出現流血、流膿等情況時,必須立刻就醫,孩子很可能無法詳細描述出受傷經過,家長也無法直觀判斷造成孩子受傷的利器是什麼,孩子無法像大人一樣擁有完善的免疫抵抗系統,稍有不慎造成感染,危害嚴重。
手在孩子的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不同物品,任何利器都有可能劃傷孩子嬌嫩的皮膚,如果碰到生鏽或比較髒的物品,引發破傷風感染是很危險的事情。而孩子不像成年人,能夠時刻注意手部衞生,也有可能經常性地把手指放進嘴裏,通過病從口入,受傷的手部上不能及時處理掉的細菌也會同時進入口腔,引起更大的危害。
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細心呵護,許多大大咧咧的父母認為孩子受傷後不吭聲是堅強的表現,但在孩子“忍痛”的過程中父母也很可能由於不小心忽略掉許多隱患問題,所以經常關注孩子的細節變化,檢查孩子的外在損傷也是至關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