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以後,看着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長總會想慢一點,再慢一點總是不想孩子長大。但當孩子真的沒有變化時,家長又會擔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雖然矛盾了一些,但這都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愛。關於孩子的生長,很多家長都表示不太清楚。
什麼時候該漲高了,又會有什麼樣的標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1、滷門閉合
寶寶的滷門分為前滷門和後滷門。前滷門是由額骨和頂骨組成的菱形間隙,出生時大約有一到兩釐米左右,後隨着顱骨生長而增大。在一般情況下,後滷門會在寶寶出生一到三個月左右會閉合。前滷門閉合的時間會比後滷門晚一些,大多數孩子的前滷門會在孩子出生一到三個月的時間內閉合,只有極少數會延遲到三歲才閉合。前滷閉合延遲指的是在三歲前孩子的前滷還沒有閉合。
但因為每個孩子的身體都會有些許的差異,所以孩子們前滷的閉合時間是不一樣的,不過只要在統一的範圍內就行了,早兩個月或者晚兩個月都沒有關係。很多媽媽看到孩子顱骨沒有閉合就着急,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補品,但根本不用這樣。如果孩子三歲後,顱骨還沒有閉合,那家長就要帶孩子去找醫生了,經醫生看過之後,再根據醫囑看需要補充哪些東西。
2、乳牙萌出
很多孩子會在四到十個月時長出第一顆乳牙。但是因為寶寶的身體差異,寶寶們乳牙長出的時間實際不一樣,有的寶寶在四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長出乳牙了,有的寶寶直到一歲乳牙才慢慢長出。這個媽媽不用着急,因為受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寶寶出牙的時間也都不同。但是如果孩子一歲之後牙齒還沒有長出來,媽媽就需要去找醫生求助了。
當寶寶第一顆乳牙長出來後,其餘的牙齒也會一一長出,雖然時間會長一些,但媽媽們不要擔心,這屬於正常現象。有的寶寶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和別的寶寶出牙順序不一樣,這個時候不用着急補鈣,因為每個寶寶的身體狀況不一樣。
3、大運動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張大運動表,雖然這張表裏基本上每個年齡階段都包含了,但這張表有一個大漏洞,那就是,太過片面了。有些寶寶十個月時就會走路了,但同一時間段出生的寶寶,還不會走路,這是媽媽可能會感到着急,開始胡思亂想,我家寶寶是不是缺少什麼東西。
並不是這樣的,有些孩子天生運動神經就好,所以不用怎麼鍛鍊就會走路,但有些寶寶運動神經差一些。學會走路還需要一些時間,畢竟每個人的天分都不一樣,所以媽媽不用太過擔心。
每個孩子在發育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特點,不用太追求“快”,有句話是這樣説的,慢工出細活,難道不是嗎?
但如果孩子在以下時間點還沒有發育好的話,那就需要注意了。
兩個月時:孩子不能把手放在嘴裏;當孩子趴着用力時,不能豎頭。
四個月時:孩子無法穩定控制自己的頭部;不能自己那東西吃;眼睛不能向各個方向轉動;檔把孩子放在地上式,孩子的腿部沒有下壓動作。
六個月時:不會翻身;不會自己觸碰別人拿到自己面前的物品;另外肌肉看起來緊張。
九個月時:不會把東西拿在自己手裏換來換去;不雙腿不會站在地面上;不能做下
一歲時:不會爬行;不能完成搖頭、扶手等動作;不會扶站。
一歲半時:不會走;之前已經學會的大動作又忘記了,並且無法完成。
兩歲時:不會平穩的自己走路。
3、説話
很多寶寶在十三到十五個月時就會叫爸爸媽媽了,並且能説二十五個左右的詞。寶寶在十九到二十四個月時就會説一些完整的句子了,比如,“媽媽最好”“想找爸爸”等。
不過有些寶寶可能會慢一些,這也不用着急,慢慢來,都會有的。如果想要寶寶早些學會説話,媽媽可以多跟寶寶説説話,多引導孩子自己去説話,這樣能起到鍛鍊的作用。
總結:
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寶寶的生長過程中,媽媽不用跟別的孩子做比較,應該順其自然,越比較越着急,媽媽着急,孩子也會受到影響,畢竟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