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身邊見過很多“100分媽媽”,對自己要求苛刻,為孩子付出一切,盡己所能將孩子的人生“安排”得井井有條……然而,這樣為孩子傾盡所有之後,卻並沒有換來一個100分的孩子,甚至孩子可能成了“仇人”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十一長假裏,刷了英劇《黑鏡》的第四季,這部劇主要討論的是如果實現了那些滿足人類極端需求的科技,會對人類社會有什麼影響。
第2集《大天使》中的“方舟天使”系統,當系統芯片植入孩子腦部後,家長便可以通過孩子的視角,實時監測他們的行為,甚至可以屏蔽掉孩子看到的一切恐怖畫面。
之所以這集叫《大天使》,寓意是媽媽會像天使一樣每時每刻“守護”孩子。而實際上,這種天使般的關照卻讓孩子覺得毛骨悚然。
無法承受的枷鎖
她選擇逃離
故事的主人公是Sara,她的媽媽為了不讓她受到傷害,為她植入了“方舟天使”系統。
當系統植入後,Sara再也看不到鄰居家那條可怕的惡犬,也看不到打架時噴濺出來的血液……所有的不美好都成了馬賽克。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甚至連外公去世,她媽媽都會選擇將女兒視野中自己流淚的表情掩蓋去。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因此,小時候的Sara連負面情緒都不曾感受。可以説,Sara的眼睛自帶美好濾鏡,世間的一切醜和惡都被屏蔽掉了。
不僅如此,Sara每時每刻的位置、情緒、行為、健康狀況,也會隨時隨地傳送給她媽媽。
Sara也很依賴媽媽的想法和判斷。甚至自己在畫畫的時候,都會問媽媽應該畫什麼顏色。而她媽媽通過監測器看到畫畫,也會直接回答這種看似“小的問題”。
但隨着Sara的成長,她的好奇心也日益旺盛,她發現自己無法融入其他同學,因為同學們所講述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她不曾接觸過的。這也讓她開始反抗。例如她會用自殘的方式去體會鮮血。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而這也終於引起了她媽媽的注意。
她媽媽一開始以為她是自閉症,帶Sara去看心理醫生,醫生給Sara做了各種測試,發現她對各種情感的認知和判斷簡直低到極點。這時,她媽媽才意識到是“方舟天使”系統的原因,並且在醫生的建議下關閉了“方舟天使”系統。
但這個系統一旦植入就是不可逆的,無奈之下,媽媽只能選擇將監測器放置於儲藏櫃中,想要控制住自己不再監視女兒。
Sara也因此獲得了幾年自由的生活,然而前期的經歷讓她就像一張白紙。為了快速瞭解世界,她選擇讓學校中的壞小子崔克作為自己的“啓蒙老師”。因為在Sara眼中,崔克懂得最多限制級的東西。
崔克一開始就從高級教程教起,看黃片、血腥暴力電影、恐怖分子處決視頻等等,Sara的世界觀扭曲了。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到她15歲時她和崔克談戀愛了,她不但説謊,還吸食毒品。一次晚歸,讓她媽媽着急地再次打開了監控,然而印入眼簾的是女兒在和崔克發生關係的場景。
從此,她媽媽又開始監測她,還找崔克要求他與Sara斷絕關係,並且私底下給女兒喂避孕藥。
這種病態的控制慾最終毀掉了她們的母女關係。
當Sara發現她媽媽又開始監測自己時,頓時惱羞成怒,並將監測器使勁砸向媽媽,此時媽媽血肉模糊的臉被打上了馬賽克,導致她無法判斷媽媽的受傷程度,也感覺不到毆打媽媽會有多麼嚴重的後果,直到媽媽暈過去才停手。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當她媽媽醒來時,Sara早已離家出走,手邊的監測器早已損壞,無論她怎麼呼喊,Sara都不會願意回到她身邊了。
也許到最後,媽媽都在疑惑為什麼自己小心翼翼地呵護着女兒,女兒卻不領情,甚至還要從自己身邊逃離。
這其實就像今年5月23日山東青島發生的案例一樣。正在讀高一的15歲女孩瑤瑤(化名)殺了自己的媽媽張靈,那個在他人眼裏完美的媽媽。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媽媽也很愛瑤瑤,可以説是事無鉅細,甚至連女兒什麼時候該吃什麼食物都要求按照她説的執行。
而常年瑤瑤都處在這種強勢、高控的環境之下,讓她窒息,喘不過氣。無法像Sara一樣逃離的她,只能選擇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解脱。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她曾説:自己殺死媽媽的繩子是物質的,而媽媽用的繩子卻是精神的,在精神枷鎖之下的她,生活的色彩只剩下:焦慮、壓力、擔心媽媽失望、害怕媽媽指責。
而生活中還有很多人處於這種精神的枷鎖之下。
父母習慣性操控
是一場漫長的凌遲
在習慣性實施精神枷鎖的家長眼中,孩子是不允許説“No”的,而這樣卻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怨恨。
在一項關於未成年犯“恨父母的原因”與普通未成年相比的研究顯示,對於普通未成年人來説,在恨父母的原因中,除了不夠理解、關心自己外,來自父母的控制,例如“不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強迫我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則緊隨其後,甚至佔比達到了50?上。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那長期處於這樣家庭中的孩子會是什麼感受呢?
在知乎中就有這樣一個主題,有用户表示:壓抑得生不如死。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並且還會否定自己,極度缺乏自我,對自己的軟弱無能和自卑感到痛苦。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還有可能在青春期爆發出強烈的反抗。
如果沒有爆發反抗,在將來的成長中也可能會讓孩子喪失主見、判斷等。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所以每個糾結又擰巴、缺乏獨立意識、自卑又膽怯的孩子背後,都站着習慣性控制的家長。
而即便孩子生活得如此水深火熱,這類中的很多家長也不會醒悟,他們也感受不到孩子的這些感受。
其實,就算家長在和孩子的博弈中勝出了又如何呢?讓孩子屈服的根本不是家長的道理,而是家長帶給他們的痛苦。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贏了當下,輸了孩子的未來,真的值得嗎?
但是管得太多是害孩子,管得太少是不負責任,那家長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懂得適當放手
孩子才會更強大
塞林格在《麥田的守望者》裏寫道: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而是守望。
我們無需刻意地像Sara的媽媽一樣給孩子建造一個烏托邦世界,反而應該是要幫助他們去適應真實的社會。
因為孩子的能力是需要經過反覆的體驗和動手實踐才能獲得發展的。
如果家長控制得過多,不僅自己活得累,而且還容易和孩子形成距離感,讓孩子對父母無法產生親近感,同時還會限制他們的成長空間。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就像復旦大學沈奕斐教授説的:
父母越厲害,越要學會收攏翅膀,因為我們成人的厲害,會變成孩子發展的天花板。
所以,家長要懂得適當放手,少對孩子説“你不會”“你還小不懂”“你只要聽我的”等等,要多向孩子表達信任、鼓勵和期望。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甚至有時還可以向孩子示弱。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示弱,是一種讓渡,這能夠催發孩子的信心和勇氣,讓他們獨立起來。
金星就曾在節目中指出,父母偶爾的示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當然,示弱並非是父母軟弱,也不是對孩子無底線的讓步或者順從,而是要適當、合理,即合理地肯定孩子的感受,對他們的行為提供包容,但是又不放縱他們為所欲為。
我們要清楚的意識到在小時候我們是孩子的全世界,哪怕我們將他們當做提線木偶,他們也會心甘情願地跟隨。
可當慢慢長大,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想法。
此時,如果我們依然用身份和權威去壓制他們,就容易出現激烈的衝突,讓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因此,作為家長要懂得放手的愛,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這樣即使將來孩子離開父母,也可以一個人活出精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3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有些父母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仇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