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如髮絲的血管中置入PICC導管”,僅在媽媽的子宮裏生活了25周+2天的巴掌寶寶迎來百天

採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宣傳中心 鍾豔宇


今天,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兒科病房,一間房間被特意温馨佈置了一番,在錯落有致的可愛動物和笑臉氣球簇擁下,“Happy 100 Days”的畫紙被醒目的懸掛其中。原來是兒科新生兒監護病房醫護人員與寶媽一起,為一位特殊的寶寶慶祝百天。

“在細如髮絲的血管中置入PICC導管”,僅在媽媽的子宮裏生活了25周+2天的巴掌寶寶迎來百天

100天前,巴掌寶寶小峻峻就已經“迫不及待”呱呱落地了。但與他同一日成長的寶寶們,此時,還在媽媽肚子裏踏踏實實睡大覺呢。而這一百天裏,不僅對於小峻峻,還是對他的家人和守護他的醫護人員來説,天天如同是在“走鋼絲”。

100天來,小峻峻從980g增重至3850克,體長從32公分長到48.5公分,小腳丫長大了近2倍,各項生命體徵趨於穩定,吃奶量每頓可以達到75毫升,生生從一個小老頭“蜕變”成人見人愛的胖寶。如今,大家都願意叫他“胖峻”。

回顧這100天,峻峻媽百感交集,孩子病情的多變性就如天氣變臉一樣,讓她從心急、恐慌、焦急、失眠、興奮、再焦慮、不安、驚喜……反反覆覆、五味雜陳。

此時,寶媽抱起沉甸甸的寶寶,托起他的小手,一起切開蛋糕,與照顧小峻峻的恩人們共享甜蜜,見證這百日來的艱辛路。

突發:寶寶突然降臨命懸一線

平素體健的寶媽,即使懷上寶寶,身體上也沒覺得有絲毫負擔。但那一天,突然腹痛、出血……,僅在媽媽的子宮裏生活了25周+2天的寶寶,就“急不可耐”的來到這個世界,比正常足月兒整整提前了3個半月。

就拿體重來説,980克屬於超低出生體重兒,與正常新生兒出生平均體重3000克左右相比,相差甚遠,身體僅有成人的手掌大小,全身透明如膠,皮膚薄得如紙,血管細如毛髮,大腿還不如成人的手指粗。

產台上,即使醫護人員緊急救治,孩子娩出後還是出現了全身青紫發紺,沒有呼吸、心跳微弱……情況十分危急,讓寶媽的心臟立即揪了起來,術前醫生交代的病情依然記憶猶新,她清楚地知道,超低出生體重兒的體温調節中樞、神經、呼吸、消化等重要臟器系統發育不成熟,孩子出生後將面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缺血缺氧性腦病、電解質紊亂、感染敗血症等等“重重險阻”。

搶救:爭分奪秒數次死裏逃生

“快!氣管插管、正壓通氣”,面對危機情況,產房內,有着豐富搶救經驗的產科、兒科醫務人員有條不紊的實施搶救,清理呼吸道,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隨後將寶寶轉入新生兒監護病房。此時,監護室裏早早備好了暖箱、呼吸機、監護儀、鳥巢小窩,鼻導管吸氧……

病情剛剛穩定下來,隨即又出現變化。主管醫生雅美介紹道:“他太小了,未發育成熟的肺‘虛弱無力’,無法建立有效呼吸,幾分鐘就可以將其表面原有的活性物質消耗掉。” 為此,新生兒治療團隊早早就對救治方案做了充足的準備,在嫺熟連接呼吸機輔助通氣後,很快就給予肺表面活性物質促進肺成熟,精心守護他的每一次呼吸。

呼吸剛剛平穩,循環問題又來了——動脈導管未閉,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其造成的呼吸促、心律快、易吐奶等不良影響,加上布洛芬用藥的副作用,讓峻峻的救治難度又增加了。

憑藉着多年的救治經驗,醫護團隊直面困難、調整方案、對症處理,將風險降至最低。一關關還未穩定,感染關卡接踵而來,接着迎難而上……

經過15天的緊急處理及各項對症支持處理,小峻峻的生命體徵暫時趨向平穩。此時,撤離呼吸機的計劃,也以“慢慢來”的形式展開。

但現實很“殘酷”,即使做了充分的預判,不可預料的小狀況,還是情況百出。“為確保撤機順利,我們提前兩週開始用藥輔助肺組織成熟,在嘗試過程中,因敗血症的出現,第一次計劃以失敗告終。”這一段回憶,雅美醫生用痛苦、焦慮來形容。“後來,因病情變化無常,峻峻再次插管,讓撤機計劃變得遙遙無期,當時,我們和孩子父母特別焦慮,擔心峻峻還能不能抗過來?”

同樣參與峻峻救治的丁晶醫生,總是愛用“闖過重重的生死關卡,死裏逃生好幾回”來描述這段經歷。

暖心:精緻照護讓服務有温度

出生即“嬌貴”的小峻峻,同樣給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早產兒皮膚薄嫩,角質層沒有形成好,很容易發生破潰而感染。“做好皮膚護理非常必要,我們首先把寶寶卧入鳥巢,住進模擬子宮內環境的暖房(暖箱),就像重回到媽媽的肚子裏,讓他安靜下來。”責任護士梁羽介紹道:“同時,為預防壓瘡,我們用無菌手套裝上温水,擺好,鋪上牀單自制水牀,讓他躺在上面。”

為避免吸氧的鼻導管壓傷皮膚,護理老師們會在寶寶前額、鼻子貼上水膠體敷料;穿刺抽血操作時,用早產兒專用的防損傷膠布;寶寶大便後,儘可能用棉柔巾蘸温水清洗(濕紙巾刺激皮膚)。

建立靜脈通道也是至關重要的。為確保24小時靜脈輸液治療用藥和持續營養支持,減少反覆靜脈穿刺對皮膚傷害,梁羽和護理姐妹最開始採用可以保留2周的臍靜脈置管術,待寶寶有一定營養基礎後,在細如髮絲的血管中,成功置入PICC導管。

嚴格的體温管理、呼吸道護理、皮膚照護、精確到刻度的餵養和藥物劑量……醫護團隊24小時看護,同時嚴密密切監測血氧、血氣及各項生命體徵,緊盯嚴防可能出現的早產兒併發症。

在緊鑼密鼓的治療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關卡,就是餵養。通過母乳餵養,滿足寶寶營養均衡的需要,加快體格生長,促進智能發育。

隨着呼吸機順利脱機拔管,呼吸維持改成無創通氣,再之後改成鼻導管高流量吸氧,這個過程説着容易,實現起來並不容易。畢竟,過早出生寶寶的肺,太脆弱了。所以,餵養鍛鍊必不可少。

梁羽説:我們在留置胃管的基礎上,先用自制的餵奶訓練器輔助,訓練燦燦吸吮能力,再到自己吃1ml、2ml……採取兩小時喂一次,並在每次喂前先抽一下胃裏是否有殘餘,判斷上一頓消化如何、有沒有胃內出血等情況,現在他自己已經可以一頓吃完75ml的母乳了。

在整個救治過程中,一個小小的播放機放在峻峻的牀旁,一直陪伴着他。“‘過早獨立’的早產寶寶,心理治療也需要照顧到。可以讓家長把想對寶寶説的話錄下來,我們放給他們聽。” 兒科副主任劉捷教授介紹道:為讓寶寶放鬆,我們通常會採用“音樂療法”,通過播放舒緩優美的樂曲來緩解寶寶哭鬧煩躁,穩定不安情緒,適應新環境,助於寶寶呼吸更順暢。

奇蹟:醫患互信為共同目標努力

“小傢伙挺過來了!”隨着峻峻病情的好轉,終於在他住院的第68天,母子團聚了。“這幾天,我是看着他突飛猛進的好轉,吃奶越來越有勁,哭聲越來越響亮。”30多天陪伴,峻峻媽見證着寶寶的進步。

其實,要不要救?能否活下來?一直都是遇到低於28周胎齡的超早產兒時,被面臨的抉擇。而越來越多的包括燦燦在內的巴掌寶寶們,能夠活下來,並創造更多的奇蹟。這些背後,更多的是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和寶寶家人的信任堅持下達成的。

“小傢伙有着堅強的生命力,父母對他的不離不棄,讓我們很感動,也堅定了大家救治決心和信心。”談到此處,雅美醫生眼中已是濕潤。

疫情期間,為緩解家長焦慮情緒,除了安排兩日“有問必答”的固定電話問詢時間告知進展,將寶寶的照片發給家人,建朋友圈答疑解惑。還在挨着ICU的病房特設“出院前母嬰同室家庭式照護病房”。

在這裏,家長可以24小時陪着寶寶,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學習照護寶寶的多種技能,比如:正確餵奶姿勢、嗆奶怎麼辦、觀察寶寶異樣等等。

“除了照顧好寶寶,一樣應該給予關注和照護的還有他的家人,尤其是生下寶寶後就要經歷長久離別傷痛的母親。”劉捷指出:通過讓家人蔘與到寶寶醫療照護的過程,一方面減輕分離造成的緊張焦慮,另一方面儘早建立情感聯繫,同時學習護理照護技能,對寶寶的康復、出院後照護及家庭關係的和諧,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瞭解,峻峻並不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目前成功救治的超早產兒中體重最低的,但守着對每一個生命負責的初心,團隊勇擔責任、苦練本領,一次次成功搶救化險為夷,越來越多的巴掌寶寶在這裏得到成功救治。

一路磨難,一路相守。100天日日夜夜的照護,“新生兒ICU人”與峻峻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因為這些天,她們把“臨時媽媽”的責任扛在了肩頭。看到燦燦越來越好,更多的開心掛在臉上,早就忘掉了搶救那些天堅守的日夜、熬紅的雙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04 字。

轉載請註明: “在細如髮絲的血管中置入PICC導管”,僅在媽媽的子宮裏生活了25周+2天的巴掌寶寶迎來百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