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焦慮,源於將“階層上升”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期待通過孩子的努力,讓自己一家人喲一個更精彩的未來。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點上,一些“高瞻遠矚”的家長不遺餘力地培養孩子,為孩子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甚至不惜將孩子的“早期教育”提前。
殊不知,一些“早教圈套”悄然興起,
看似能開發孩子的智力,實際上卻坑了孩子
。
從“倒背如流”到看到古詩就哭,寶媽的坑娃第一步,就從早教開始
別看鄰居家的寶寶剛剛三歲,可每次從幼兒園回來,他都會頭頭是道地向媽媽講述幼兒園學到的東西,表達思路非常清晰。就算出去逛街時,洛洛也會指着商場外的大屏幕、店鋪招牌,侃侃而談上面書寫的內容。
媽媽從來沒有刻意教洛洛認字,
他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遠超常人。
為了不錯過寶寶的大腦發育機會,寶媽果斷給兒子報了語言思維培訓班,想要好好培養兒子,並且開始有意識地讓兒子背誦一些唐詩。
最初,洛洛對語言思維培訓班和背育唐詩的興趣很濃,可以輕鬆完成學習任務。但是,
隨着老師安排的作業量以及唐詩背誦的難度增加,洛洛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
媽媽特別苦惱,忍不住向朋友訴苦。朋友聽完卻直接指出問題所在:
“你這是在拔苗助長,完全不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
朋友的勸誡並非毫無道理,
6歲前的孩子,都是學齡前兒童,正處於玩耍和快樂成長的年齡
。若是父母過早對孩子進行教育,就會干擾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只會起到反向教育效果,還會抑制孩子的成長。
過早教育孩子對孩子產生的不利影響,家長最好要提前知道
● 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學習,應建立在孩子的興趣基礎之上。畢竟,孩子的年齡過小,心智發育並不成熟 ,若是父母過早強迫孩子學習,讓孩子被動接受早期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降低。
● 在學習上容易產生惰性
當孩子過早學習了一些知識之後,他們會對已經學過的知識產生自然而然的放鬆心理,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這些知識,對於接下來的學習也會很容易產生滿足想法。
孩子一旦在學習上產生惰性,
懶於學習和思考,學習的積極性逐漸消失
,這就會阻礙孩子學習發展的道路。
●
不利於智力和身體發育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關鍵期,也是智力開發的黃金階段。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書本知識並不重要,
關鍵是通過遊戲和互動,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若是家長過早對孩子施以系統的知識教育,就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逐漸消散於無形,並不利於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發育。
● 限制了孩子的未來發展
家長過早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就會讓孩子錯過正常的成長和發展規律,失去快樂的童年,也會失去大腦發育和智力開發的最好時機。
若是孩子的智力發育落後,就會限制孩子的未來發展,這對孩子來説明顯是得不償失的。
面對現在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早期教育,學會分辨才是重中之重
? 尊重孩子的天性
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會有不同的特異性表現。
比如,在孩子的口欲期,比較喜歡“吃手”。在孩子手的敏感期,孩子喜歡用手打人、撓人或扔東西等等。在孩子的“物慾期”,孩子不願意分享,連媽媽也不例外。
這些孩子發育過程中的天性值得父母的尊重,父母要在尊重孩子自然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正向教育和引導。
? 家長應以身作則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大部分家長側重於教,卻忽視了家長的示範作用。
比如,與鄰居打招呼,要説“阿姨,你好。”而不是“快與阿姨打招呼”。
家長教孩子怎麼做,只會讓孩子感覺到壓力,家長的示範卻能讓孩子輕鬆接受。
? 做親子互動遊戲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家長就要做到有效陪伴孩子,多陪孩子做一些親子互動遊戲。孩子在與家長的互動中,會
培養動手、動腦、分工、協作、溝通、語言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
。
毫不客氣地説,遊戲才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關鍵。
育兒寄語
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長不可操之過急。家長應遵循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遊戲和玩耍中健康成長。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