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窮式養娃正在興起,你的窮講究反而令外人看不起,務實點吧
俗話説:“再苦不能苦孩子”,説的是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得到自己應有的發展空間,獲得應有的發育資源,不被一些生活瑣事、經濟問題等限制。
但是,不少人卻誤解了它的意思,很多家庭雖然經濟實力不強,但是在孩子身上的開支卻非常高,與自身的家庭經濟背景完全不相符。
軒軒的家庭經濟背景就比較一般,軒軒的爸爸失業在家,只能夠靠平時找點兼職貼補家用。而軒軒的媽媽則是一名普通的私企員工,工資不穩定,並且還沒有什麼福利待遇,一家人的收入並不是很高,除了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幾乎一半的收入都被用在了孩子身上。
按理説,如果這些錢都被用在了孩子合理的生活和學習上面,本是沒有錯的,但軒軒的父母給孩子花錢花得有點離譜了:
軒軒身上穿的都是一線名牌,父母在給軒軒買衣服的時候,絲毫不考慮什麼性價比,而只追求“名牌”。
軒軒在吃飯方面也是非常的“奢侈”,不管軒軒是不是真的缺乏營養,爸爸媽媽總是為軒軒準備很多的保健品。
另外,軒軒的玩具、文具等,也都是很貴的,這讓人看起來,似乎軒軒是一個“富二代”,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
軒軒的父母覺得,自己給軒軒花的錢夠多了,所以軒軒一定能夠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並且能夠健康地成長,長大之後也會發展得很優秀,但是,事實卻並不是軒軒父母所想象得那樣。
在“精緻窮”方式下養出來的孩子,其實童年並不幸福
做家長的,都以為孩子很“傻”嗎?其實,軒軒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並不是十分的樂觀,在同學中,甚至處於較差的位置。
而這種與現實狀況矛盾的物質條件,讓軒軒的心理開始變得有壓力,童年生活也並不像家長想象的那般完美。
孩子還要分神“照顧”家長。
作為家長,都是非常關心孩子的,但是要知道,作為孩子,也是十分在意家長的。
所以,有時候家長傾盡經濟能力為孩子創造的物質條件,可能並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而孩子之所以表現得非常開心,很有可能只是為了迎合家長的意願。
意思就是孩子在照顧家長的心情,不想讓家長付出了金錢換來的卻是失落,不想讓家長知道他們根本不懂自己真正要什麼,也可以理解為孩子在為家長的行為買單。
孩子會產生錯誤的價值觀。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很懂事的,畢竟孩子還處於學習階段,如果家長的教育出現了偏差,那麼孩子的學習走向也會出現偏差。
比如家長這種“精緻窮”其實就是一種價值觀的偏差,這會讓孩子也學到錯誤的價值觀,從而過度地關注自己的吃穿住行,而忽視了自身內涵和修養。
孩子變得虛榮卻自卑,膽小卻蠻橫。
軒軒自知自己“根基不穩”,自己的“富有”只是一種表象,所以軒軒每時每刻都擔心自己的真實經濟情況被戳穿,因此內心充滿了自卑與膽小。
但是,軒軒卻又為自己所擁有的物質而感到榮耀,感覺自己“高人一等”,從而在交際的時候更為蠻橫。
其實,孩子的這種蠻橫,並不是真的蠻橫,而是一種“自我保護”,保護自己的虛假外殼不被揭穿。
“精緻窮”式地養孩子,父母會更加辛苦
貫徹“精緻窮”概念的父母,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虛榮,一種是真心想要讓孩子獲得優質童年,但方法使用卻不正確。
不過,無論是哪種原因,家長都會為“精緻窮”為變得更加辛苦。
①家長的工作、生活壓力會更大。為了維護孩子的“精緻窮”生活,很多家長擔上了更重的負擔:
他們更賣力地加班工作,為的就是換取更多的報酬;
他們被生活壓迫得更加直不起腰,為的就是節省經濟開支;
他們甚至連尊嚴都放棄,為的就是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物質生活。
②家長體驗不到正常的生活色彩:為了“精緻窮”而忙碌的家長,因為將自己的時間全部用來賺取金錢,所以他們將會逐漸失去對生活的渴望,他們的世界開始變得單調,因為生活是多因素的,當生活只剩下賺錢的時候,必將毫無色彩。
③家長會苦於“教育怪圈”:家長含辛茹苦地努力,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提高孩子的物質生活環境,為的就是讓孩子獲得良好的成長。
但是多數情況下,家長會發現,孩子的發展並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優秀,甚至還可能有所倒退,家長不明就裏,甚至思維出現誤區,認為是孩子的問題。但其實,問題的根源就在於父母的“精緻窮”育兒方式。
“精緻窮”不可取,父母要懂得“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真正含義。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被很多家長理解為物質上的窮,但其實,這個窮既包含物質上的窮,也包含精神上的窮。
而“精緻窮”的育兒做法,就是一種只重物質而忽視精神的做法,是這句話的錯誤解讀。
其真正的意義,是保障孩子教育的物質基礎,提升孩子的精神面貌,讓孩子在健全的教育環境下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精神教育,成為一個合格的新時代接班人。
結語
“精緻窮”的做法不但會大量消耗家庭的經濟資源,同時也無法對孩子起到良性的影響作用,是一種典型的“花錢不討好”行為。
所以,家長們要根據自身的家庭經濟實際情況合理地進行教育投資,讓孩子得以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髮展。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