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説孩子經常跟在媽媽後面黏的不行,走到哪兒都要跟着,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孩子走到哪裏都拿着自己的毛絨玩具。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去上早教班,孩子也不和別的小朋友去互動。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實際上並不是孩子的每種類似表現都是缺乏安全感。很多都是孩子在這樣一個階段的典型表現,我們能做的是利用這些機會給孩子提供安全感。
從出生四個月到三歲是孩子需要和媽媽或其他重要的他人剪斷心理臍帶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説,孩子在三歲以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要完成他的心理架構。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得到的安全感越多,就越容易一步步去獨立。
事實上安全感是一種相信。孩子首先相信的是你,相信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你都會讓他感到安全:不管是自己有情緒的時候。甚至是在犯錯誤的時候。那當確認了這一點以後,他開始轉而相信環境和周圍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他在任何環境當中感覺到自己都是安全的。
接下來孩子就開始相信自己,無論怎樣的情況,自己都是安全的,所有問題和困難都會過去。所以不管是孩子在黏你還是孩子在怕,你只要讓他感覺到安全就好,慢慢的孩子就可以一點點和你分離。
那麼媽媽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一方面要做到穩定,一方面要做到適應。
對於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説,帶給他們穩定感非常的重要。一般情況下,媽媽的情緒良好穩定,家庭關係良好穩定,孩子的安全感就已經給足了一大半。此外讓孩子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有穩定的感覺這個也很重要,比如有的媽媽要重新的回到工作崗位上,那這就涉及到要別人來照顧孩子,不管是老人來照顧還是阿姨來照顧我們都不要太突然,不要讓這個事情發生的太突然,否則會出現太多的不確定性。
如果請阿姨的話,媽媽也可以儘量提前一到三個月的時間把阿姨請到家裏,一方面讓阿姨去適應孩子,一方面呢。讓孩子不至於意離開媽媽後就直接面對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人。要提前幫助孩子去適應,因為他的調整能力還非常的有限,孩子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循序漸進的來進行。
戒奶這件事情也一樣,母乳是孩子與媽媽最直接的一個連接的方式。吃奶對孩子來説不僅僅是吃飯的問題,也是獲得安全感的一種途徑。
戒奶是需要循序漸進來進行的,可以一點點的減少奶粉的量,先減少白天的餵奶量,最後再減少晚上的。夜晚是孩子對安全感的需求最旺盛的一個時候。如果斷的過於猛烈直接的話,會導致孩子強烈的焦慮和不安。
總之儘量給孩子提供穩定的感覺,無論是你的情緒還是他所面臨的事情,最好都讓孩子循序漸進的去適應。
除了穩定以外,再就是適應,這裏的適應指順應孩子的需要,我們經常讓孩子去做我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或者讓孩子做我們認為他需要的事情。事實上,媽媽真正應該做的是通過陪伴,不斷的觀察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和需要,從而通過一些積極的方式來滿足他。
三歲以前的孩子主要的任務就是建立自己的心理架構。一旦這個架構建立好了,孩子就會慢慢的一點點開始獨立。在此之前,他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各種渠道去吸收這些安全感。只要媽媽平時給予孩子穩定的感覺,去適應孩子的需要,給予孩子安全感。就絲毫不用擔心孩子對某些依戀物形成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