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媽媽,最厲害的不是第一名!”懂得這個道理的父母才更聰明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健康

文:芊和

前兩天兒子學校舉行運動會。

放學回來,兒子向我講起運動會上的故事,原來,在長跑項目中,有位同學實力突出,不僅奪得冠軍,甚至跑出專業運動員的水平。

我正想説這個同學真棒,讓兒子向他學習。

沒想到兒子卻對我説:“但是,媽媽,我覺得最厲害的不是第一名,而是他身邊那個跑第二的人。”

“為什麼?”我對兒子的話非常不解。

“因為只有他和第一名到達終點。”説完,兒子把手機裏運動會上的視頻放給我看。

只見視頻中一個男生一騎絕塵,遙遙領先的衝向終點,速度讓其他參賽選手望塵莫及。

一起參賽的選手被這個男生的速度震驚,很快停下來,甚至放棄了比賽。唯有那個跑第二的同學絲毫不受影響,雖然速度有限,卻腳步不停。

最終,第一名以絕對優勢取得勝利,第二名也在大家的期盼中到達終點。

我終於明白兒子的意思,那個跑第一的孩子讓人羨慕,但是他身邊那個不怕輸的第二名更讓人欽佩。

即使比賽結局早已註定,那個明知自己會輸的孩子,依然朝着自己的目標全力奔跑。

生活中,我們習慣讚美那些努力去贏的孩子,卻忘了誇獎那些不怕輸的孩子。

其實,比起教孩子“贏”,我們更應該讓孩子知道怎樣面對“輸”。

因為只有不怕輸,才能真的贏。

哈佛大學教授泰勒.本.沙哈爾説:“鼓勵孩子失敗,比助推孩子成功更有意義。”

每一個聰明的家長都應該懂得這個道理。

二、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勇氣面對“輸”

《最強大腦》是一個大型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在這個舞台上,匯聚眾多智力超羣的天才少年。

其中,12歲的意大利男孩兒安德烈讓人印象深刻,他雖然沒有贏得冠軍,卻輸的瀟灑。

比賽中,和安德烈對陣的是中國少年李雲龍,兩個孩子都相當優秀,但在最後對決中,兩人面對輸贏的表現卻各不相同。

李雲龍誤以為自己記錯順序輸了比賽,情緒崩潰在現場失聲痛哭,安德烈看到李雲龍的樣子也難過地流下眼淚。

當最終結果李雲龍轉敗為勝,安德烈卻非常友好地送上自己的祝福。

他説:“我剛才很擔心李雲龍,他看起來很難過,我想要去擁抱他。”

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動不已,就像主持人蔣建昌説的:“李雲龍的勝利讓我感動,但是安德烈的眼淚征服了我。”

有人説,贏得了是了不起的能力,而輸得起更是偉大的格局。

可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像那個跑第二的孩子,面對強大的對手時依然專注於自己的目標;

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安德烈那樣,即使失敗也會發自內心地祝福勝利者,雖敗猶榮。

很多孩子只知道奮力去贏,卻沒有勇氣面對輸。

還記得今年高考時,那個因情緒失控而撕毀別人答題卡的同學嗎?

自己發揮不好,想到可能會輸掉人生最重要的高考,她第一反應竟然是也要毀掉別人的考試。

還有因為考試名次落後就厭學自傷的13歲女孩。

沒有勇氣面對輸的孩子通常會走向兩個極端:要麼產生自卑,以毀滅自己為代價;要麼敵視他人,以傷害別人來泄憤。

相對於努力讓孩子贏,我們更應該讓每一個孩子有勇氣面對輸。

北京大學戴錦華教授説:“人生的第一課,也是畢生之課,是學會輸得起。”

三、只有不怕輸,才能真的贏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講過自己考上北大的故事。

俞敏洪從小學到高中學習都很認真,成績卻總在10到20名之間徘徊,考大學時,他考了兩年都沒考上。

當時他們村有人跟他一樣考了兩年,總分比他還高三分,可卻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後放棄了。

而俞敏洪在母親的鼓勵下,重整旗鼓,再次參加高考,備考過程中,他心無雜念,拼命努力。

他原本只想上個普通大學,卻在高考成績出來後接到北大錄取通知書。

白巖松説過:“每個人都想贏,但不怕輸才是真正的關鍵,只有你不怕輸的時候你才能贏。”

一時的成績好壞,一次的比賽輸贏並不重要,真正的勝利總是屬於那些內心強大的人,因為他們有着不怕輸的勇氣和輸得起的心態。

考上北大後,俞敏洪依舊特別刻苦地學習,可是卻一直沒有超過身邊那些天資聰明又條件優越的同學,直到畢業,他還是班裏最後幾名。

可他卻能擺正心態,堅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最終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輝煌。

我們都聽過龜兔賽跑這個寓言故事。

小時候聽這個故事,我總被烏龜堅持不懈的毅力感動,為它贏了兔子高興。

可長大後,我卻在這個故事裏讀到了更深刻的內涵。

烏龜明知道和兔子比賽跑步幾乎沒有贏的可能,卻還是欣然接受挑戰。

面對強大的對手,不自暴自棄,不緊張焦慮,而是堅定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盡全力爬到最後。

寓言故事總有美好的結局,可是現實卻並不總是皆大歡喜。

真實生活中,烏龜可能還是會輸。

但是那又怎樣?

和兔子賽跑,烏龜只是輸了一場比賽,卻戰勝了自己,超越了自我,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更高級的勝利。

有人説,輸得起的人,更有贏得長遠的潛力。

人生中,沒有人能一直贏,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擺正心態,正視自己,不居高臨下,也不妄自菲薄,任何時候都能不卑不亢、從容應對,腳踏實地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就是人生最大的勝利。

四、教孩子正確面對輸贏,才能有精彩的人生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怎麼看待生活,孩子就怎麼過一生。

孩子天生並沒有輸贏概念,讓孩子正確面對輸贏,關鍵看父母怎麼引導。

1.鼓勵孩子體驗輸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中,鄒市明的兒子軒軒是一個好勝心很強的男孩子。

節目中,一次大家比賽吃西瓜,他邊哭邊吃:“我不想輸,誰來幫幫我呀。”

可作為世界冠軍的爸爸卻説:“你不能只想贏,也要學着輸,輸並不丟人。”

為人父母,我們總喜歡給孩子加油打氣,鼓勵孩子去贏,其實,適當讓孩子體驗輸的感覺,更有意義。

古人説,勝敗乃兵家常事,而輸贏更是人生常態。

讓孩子體驗輸,就是要讓他明白,輸不丟人,它雖然是一種結果,更是一種人生體驗,與其太在意結果,不如好好享受過程。

2.避免孩子過度競爭

尹建莉老師曾寫過一篇文章《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對現在很多家長致力於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現象進行批判。

尹建莉老師説,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兒童時期的教育應該更關注孩子本身,而不是早早把孩子推入競爭洪流。

因為這樣會破壞孩子的合作能力,培養出病態的奮鬥者,甚至損害身體健康。

深以為然。

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父母,他們喜歡給孩子灌輸一些弱肉強食的道理,總是計較一些可量化的外部得失,比如比別人多認識幾個字,多會幾道題,多考幾分或者多取得幾個證書。

這樣的引導讓孩子陷入攀比和競爭的焦慮,無法關注自己內在感受,只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越來越羸弱。

3.引導孩子關注自己

前段時間,昆凌在ins上分享了一件事。

晚餐時,周杰倫負責帶弟弟吃飯,昆凌負責姐姐。

弟弟吃得快,周杰倫對昆凌説:“我們弟弟快吃完了,你們呢?”

昆凌對姐姐説:“加油,我們要贏他們。”

姐姐卻説:“我們不需要贏,我們只要認真就好。”

昆凌不禁感嘆,孩子就是自己的心靈導師。

在剛結束的第25屆三星杯採訪中,中國最年輕的八冠王何潔説了這樣一句話:“我不會把別人當目標,我超越的一直是自己。”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向孩子傳達一種理念,贏最好的方式,不是超過別人,而是勝過自己。

比起贏了別人,勝過自己更能激勵孩子,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持續不斷地努力。

馬雲説:“一流高手眼裏沒有對手,心中有敵,天下皆為你敵人;心中無敵,無敵於天下。”

願每一個家長都能陪孩子笑對輸贏,過好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