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巧用三伏貼 冬病夏治三伏貼的配方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健康

【來源:人民網】

冬病夏治是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其中最常使用三伏貼。那麼冬病夏治三伏貼的配方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三伏貼的配方。

三伏貼的配方:

一、支氣管哮喘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

虛貼方:黃芪、蒼朮、沉香、肉桂、補骨脂等。

温陽驅寒方:白芥子、細辛、甘遂、乾薑、仙靈脾、延胡索、小茴香。

藥材炮製:上述藥物均採用道地藥材,藥物均採用生藥。藥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確定。

實施時間:頭伏開始,隔7天貼1次,至末伏止,連貼3年。

實施方法虛貼方:屬肺虛、脾虛、腎虛患者選用。選擇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心俞(雙側)、定喘(雙側)。肺虛者加太淵穴(雙側),脾虛者加足三里(雙側),腎虛者加太溪(雙側)。

温陽驅寒方:脾腎陽虛患者可選用。選擇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膈俞(雙側)、氣海(雙側)。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薑作為基本處方,可結合既往的臨牀經驗和地域特點等進行加減。配伍加減常用的藥物有麝香、麻黃、肉桂、小茴香等。

藥材炮製: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細辛採用道地藥材,且均用生藥,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強對其他藥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於白芥子外用可使發熱、發紅,甚至起泡。臨牀上可以適當調整白芥子在藥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證臨牀療效,又可以保障用藥的安全性。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夏季,農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如果中伏為20天,間隔10天可加貼1次)。在三伏期間也可進行貼敷,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7~10天。

療程: 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後,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以鞏固或提高療效。

貼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臨牀應用中可以結合中醫辨證論治選用心俞、膈俞、腎俞、脾俞等穴位。

三、小兒哮喘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其比例為4∶4∶2∶2∶1 。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三伏天進行,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兩天,1個療程共貼10次。

療程:每年貼敷1個療程,連續貼敷3年。

貼敷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臨牀常用的穴位有雙側肺俞、心俞、膈俞六個穴位。臨牀可根據辨證,肺氣虛者加膏肓、膻中;脾氣虛者加脾俞、關元;腎氣虛者加腎俞、定喘。

三伏貼貼藥方法:

三伏貼就是三伏期內,在患者背部特定治療哮喘的部位上,貼上化痰定喘的益氣貼,以減緩氣喘的發作,三伏貼深受青睞對於常年受氣喘、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

在這期間,過敏、氣喘等疾病症狀較輕,毛細孔張開,易由皮膚吸收藥效,將元胡、細辛、麝香、白芥子、甘遂等中藥磨粉後,薑汁煳丸,敷貼於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上,即完成三伏貼。

三伏貼正常反應:

1.貼敷後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着、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

2.貼敷後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癒。

3.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皮膚科。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