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抑制針、生長激素雙管齊下,中國媽媽的身高焦慮:花25萬讓孩子長高35釐米很值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張婉瑩
“這個熱搜有點標題黨了,抑制針沒有那麼貴,按照不同的廠家,費用大概一個月1100~1500元左右,單純使用抑制針半年不會超過1萬塊。”在“9歲女孩打‘性抑制針’半年花10萬”的新聞登上熱搜之後,5月7日晚,新聞中提及的武漢協和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醫生林鳴在微博直播中如是回應。
抑制針,即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多肽類藥物。作為國際上治療中樞性性早熟(CPP)的主要藥物,抑制針通過抑制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活動和性激素分泌,減緩CPP患兒骨齡進展、改善成年身高。
目前,臨牀主要使用的抑制針包括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三種主力產品。因為多肽類藥物的高壁壘屬性,外企原研在抑制針領域佔據絕對性優勢。根據Ryan Partners睿安管理諮詢的報告,目前曲普瑞林和戈舍瑞林仍由進口廠牌佔據。其中,曲普瑞林在國內主要由法國益普生和瑞典輝凌製藥分得,戈舍瑞林由阿斯利康獨家佔領。
不過,隨着國產替代的加速和集採的衝擊,進口抑制針產品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日漸增大。由日本武田製藥研製的亮丙瑞林(商品名為“抑那通”)首當其衝。在本土仿製競爭對手——北京博恩特生產的博恩諾康和麗珠集團生產的貝依獲批上市之後,武田製藥的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武田製藥佔據一半以上份額的情景已不復存在。
從醫30多年的安徽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潘嘉嚴告訴時代財經,抑制針為每28天注射1次,單次最大劑量是1支,而進口與國產的抑制針並無太大不同。“同類藥物不同廠家而已,藥效沒有本質差異,甚至也可以隨時互換。不同醫院用藥習慣可能不同,我們醫院使用國產抑制針較多,具體比例應該在70%以上。”潘嘉嚴稱。
抑制針有需要才能使用,必要時需加打生長激素
李靜(化名)的女兒在7歲2個月時被確診為中樞性早熟,骨齡為9歲。據醫生推斷,孩子在8歲時骨齡會到11歲,而且有極大可能會來例假。屆時等骨骺一閉合,孩子的身高可能會停留在8歲這個階段。醫生預計,李靜孩子最終的身高可能在1米4左右。
“孩子在小學二三年級就來例假的話,我覺得也會影響她的心理健康。近些年,市場上使用激素的食物越來越多,我接觸到很多家長中,尤其女孩子裏,性早熟的特別多,作為家長一定要重視和儘早治療。”李靜在今年3月底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
治療性早熟,需要打抑制針。抑制針作為藥物在臨牀上的使用,已有超過30多年時間。在中國,性早熟疾病診療指南用藥就是GnRHa(抑制針),抑制針在生長髮育領域內的使用也較為廣泛。
通俗來講,抑制針的作用就是抑制骨齡的過快成熟。骨齡對兒童的生長髮育至關重要。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保健科主治醫師段楓陽撰文指出,骨齡情況直接決定了孩子成年身高的情況,“骨齡閉合的話,那麼身高線性生長停止,所以抑制針在生長髮育領域內的應用主要是為了抑制性腺軸,抑制骨齡過快增長,為孩子身高增長爭取時間”。
“身高存在高矮之分,發育也存在早晚不同。有些孩子,雖然身高不明顯低於同齡人,甚至更高,但如果過早發育,也可能影響成年身高。判斷是否需要治療,需要評估骨齡大小,並做成年身高預測。知道不治療到底能長多少,才能確定是否需要治療,或制訂更合理的治療方案。”潘嘉嚴對時代財經表示。
圖片來源:Pexels
孩子是否需要使用抑制針,醫生會從兩方面進行判斷。一是女孩在8歲以前,男孩在9歲以前有第二性徵的表現,即性早熟,如女孩乳房疼痛有硬結、男孩睾丸有發育等;二是在青春期間的發育快速進展,如骨齡超過原本年紀過多或女童10歲前來例假等。
在百度貼吧“生長激素吧”中,有不少家長提及,帶孩子打抑制針的緣由就是性發育過早,或女孩在八九歲左右初潮。
“抑制針可以理解為對孩子起到一個保護作用,從不應該發育的年齡保護到該發育的年齡。”林鳴表示,抑制針是有需要時才能使用。同時,一些學術文章表明,性早熟未治療的孩子會比得到治療的孩子在成人後乳腺疾病的發病率高一些。
一般來説,打抑制針治療3~6個月後,身高增長速度會有所下降。而使用抑制針造成的生長速度減緩的問題,其實並不是抑制針的副作用,而是使用抑制針後孩子的生長迴歸到青春期前狀態,即雌激素帶來的線性生長加速情況消失。因此,在生長速度不足的情況下,尤其是年生長速度小於4cm時,可以聯合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即“雙打”。
在給孩子打了10個月的抑制針之後,根據醫囑,李靜給孩子加打了生長激素,後期平均每個月花費在4000元左右。粗略計算,三年治療下來,李靜在對女兒的“身高管理”上總計花費約25萬元。
“雖然花費了這麼多金錢和精力,但我不後悔,因為孩子的生長髮育是不可逆的。我的初衷就是干預孩子早熟,上次去醫院複查,醫生説孩子例假可能會在小學六年級或初一開始,基本達到我的心理預期,所以非常滿意。”李靜告訴時代財經,“身高屬於打生長激素的意外驚喜。孩子的身高從131.5cm長到166cm,長高了35釐米,完全超出我們家長的預期,我覺得很值。”
單純使用抑制針半年花費不超1萬
雖然抑制針與生長激素的費用並不便宜,但多位兒童內分泌醫生公開表示,實際治療費用並不如報道中的“半年9萬”那麼誇張。按照林鳴在直播中的説法,單純使用抑制針,半年的花費不會超過1萬元。
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和曲普瑞林是目前國內常用的三種抑制針產品,均有着巨大的市場。其中,亮丙瑞林是全球這一類藥物中份額較大的品種,也是我國樣本醫院中快速增長的藥物。
亮丙瑞林由日本武田製藥開發,於1994年獲准上市,2000年進入中國,商品名為“抑那通”。目前,國內僅有2家企業的仿製藥獲批上市,分別是北京博恩特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緩釋微球(3.75mg)(商品名為“博恩諾康”)和麗珠集團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75mg)(商品名為“貝依”)。
根據潘嘉嚴向時代財經提供的數據,抑那通的價格為1600元/支,博恩諾康和貝依每支售價則在1250元左右。法國益普生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商品名為“達菲林”)和瑞典輝凌製藥注射用曲普瑞林(商品名為“達必佳”)目前的零售價則分別約為1300元和1200元。
據林鳴推斷,“半年花費9萬”是發生在使用抑制針和生長激素的“雙打”情況下。
目前,市面上的生長激素主要有三大類別,分別是需每天注射一次的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用凍乾粉針劑(粉劑)和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水劑),以及需每週注射一次的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長效劑)。據安信證券公佈的測算數據,粉劑一年治療費用為2.64萬元/年,水劑治療費用為5.5萬元/年,長效劑治療費用為21.8萬元/年。而在生長激素集採落地之後,相關的治療費用會有所下降。
影響生長激素費用的因素之一,是根據孩子的公斤體重來計算劑量,不同個體會有較明顯的差異。林鳴指出:“文中孩子體重約在50公斤才會出現每月1萬5花費的情況,該女生身高應在150cm以下,家長其實也要關心孩子超重或肥胖的問題。”
“身高焦慮更多是來源於家長。想着讓孩子多長高一點,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些家長不停地給孩子吃,造成肥胖和營養過剩。肥胖其實才是導致兒童健康出現問題的罪魁禍首,兒童肥胖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的多的是。”潘嘉嚴對時代財經表示,“很多孩子由於肥胖導致性早熟,繼而骨齡提前,生長期縮短,影響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