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媽媽
傳統育兒觀中,有很多地方被科學育兒觀念所摒棄,比如月子裏產婦不能洗澡,新生兒不宜外出等要求。
但是實際情況呢,卻是寶寶出生後不得不面對室外環境。比如從醫院回家,比如打疫苗,如果寶媽被這種新生兒不能外出的觀念禁錮住,那每次帶娃出門,都會感覺不得已,恨不得用被子把寶寶完全包住,對室外環境中的任何因素都如臨大敵。
很多地方要求產婦和嬰兒一個月之內不能出房間,甚至有的地方認為新生兒過了白天之後才能出門。
而現在育兒專家普遍認為,變換環境,多曬太陽,對新生兒有很多好處。
首先來説,新生兒外出可以接觸陽光,畢竟在室內,隔着窗户曬太陽是完全沒用的。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D,90%靠曬太陽而獲得,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磷的吸收,幫助寶寶骨骼發育。而且很多新生兒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黃疸,生理性黃疸的消失,也需要通過曬太陽來進行輔助,
所以寶寶在室外走一走,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室外環境和室內環境大有不同,嬰兒出生後視覺神經發育不完善,認知能力也有限,多種多樣的視覺刺激,有助於寶寶視神經的發育,進而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
所以説,雖然新生兒抵抗力較弱,但是也沒有必要把室外環境看得多麼兇險,更不必在寶寶出生後一直把孩子留在室內,幾個月之後才敢抱出來讓孩子見見天日。
孩子出生後多久可以出門,這個答案沒有嚴格的規定,出生三天後可以,一週後也可以,只要考慮好當時室外環境中對寶寶產生影響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並且做好準備工作,就可以帶娃出門了。
第一,看天氣、氣候條件
很多父母對室外環境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比如冬季氣温太低,霧霾現象嚴重,還有夏季氣温太高,紫外線強烈等等。
春秋季節。春秋季節是一年中最舒適的兩個時間段,不冷不熱,氣候、温度、適度都比較温和,一天當中適合外出的時間比較長。
不過,春秋季節需要注意空氣中的花粉、細菌,新生兒的呼吸系統是比較弱的,容易出現過敏現象,有調查表明我國每年過敏的嬰幼兒高達47%,所以出門最好給寶寶帶上口罩。尤其現在依然是在疫情期間,做好日常的防範依然重要。
夏季陽光充足,氣温高,寶寶被凍着的情況不用擔心,不過需要注意紫外線對寶寶皮膚的刺激,還要注意在陽光強烈的時候遮住寶寶的眼睛。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段,做好防曬措施,在室外的時間不宜過長。
冬季氣温較低,在一些城市空氣質量也比較差,較低的氣温和較差的空氣質量,容易引發新生兒感冒、呼吸道感染,確實不適合外出。
不過,如果碰到打疫苗或者是去醫院這樣的情況,考慮好路上的防範措施,不在室外多做逗留,也不用太過擔心。
第二,看環境狀況
除了氣候因素,帶孩子去哪裏也很重要,這就要考慮環境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儘量不要帶娃去一些人多的場合,也儘量不要帶娃乘坐公共交通,因為孩子抵抗力比較弱,公共場合人多且魚龍混雜,孩子被感染的風險也就比較大。
也儘量不要讓人多人來家裏看寶寶,別讓寶寶近距離接觸過多的人。
還有,孩子適應能力比較差,不適合長途的遠行,保險起見,1歲之前儘量不要帶孩子出遠門,如果路上的時間超過1個小時,父母就需要做好孩子很難安撫的心理準備。
第三,看嬰兒健康狀況
其實,室內和室外對寶寶來説是個坎,主要是因為寶寶的體温調節機制不夠成熟,而且新生兒皮膚薄嫩,室內環境穩定,氣温也比較恆定,而從室內到室外,温度會有一個明顯的變化,這個變化是寶媽害怕的原因。
對體重不低於3.5千克的健康寶寶來説,如果寶媽可以做到,讓寶寶從室內到室外感受到的温度變化不大,而室外的環境相對來説比較温和,那麼帶娃出門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而如果寶寶是早產兒,或者體重過低,那麼產後1個月內需要避免温度變化。
當然,什麼時候帶娃出門,也要考慮寶寶當時的身體狀況。
最後,強調一下帶娃出門的目的。
如果寶寶出門是必須的,比如要帶他去看病,打疫苗,做檢查,那麼出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把一切不利因素都考慮到,把寶寶保護得好好的出門就可以了。
如果帶娃出門主要是想帶他透透氣,曬曬太陽,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那就要主動挑選一個好的天氣和時間段,還有一個距離比較近的合適的地點,當然也要做好出門的準備。
如果天氣比較惡劣,比如現在是冬天,室外温度很低,大人出去都受罪,那就大人和孩子都待在温暖的家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