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打太極拳必備的功法,“身如氣囊”,看懂之後進步飛快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健康

01

“身如氣囊”

“身如氣囊”就是打拳時身體如同一個充了氣的大氣球,隨着拳勢的蓄髮、開合變化而脹縮鼓盪。

蓄勢時:體內內氣由四梢向丹田回收,身體有收縮感,此過程稱為“合”,屬陰;

發勢時:體內內氣從丹田向四梢擴散,身體有膨脹感,此過程稱為“開”,屬陽。

我們把身體隨着拳勢蓄髮變化產生連續的、有節律的脹縮感稱為“開合鼓盪”。身如氣囊的脹縮感其實就是我們常説的“掤勁”,“開合鼓盪”就是體內掤勁充盈變化的結果。

掤勁是剛柔相濟的彈簧勁,是具有球體感的膨脹勁,是太極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等所有勁力的“母勁”,因此太極拳又有“掤勁拳”之稱。太極拳掤勁的鼓盪、充盈程度標誌着習拳者功夫的深淺,對技擊和養生效果影響極大。

02

“吸縮呼脹”、“吸輕呼沉

“吸縮呼脹”和“吸輕呼沉”是身體“開合鼓盪”與拳勢呼吸相配合的結果。

“吸縮呼脹”:蓄勢時,隨着吸氣內氣由四梢向丹田匯聚,身體產生收縮感;發勢時,隨着呼氣內氣從丹田向四梢擴散,身體產生膨脹感。

“吸氣呼沉”:吸氣時有氣流沿督脈上行(“氣貼背”)之感,身體上提變輕,使蓄勢時身體轉換輕盈靈活;呼氣時有氣流順任脈下行之感,身體下沉變重,使發勢時打擊對手沉穩有力。

由此可見,拳勢呼吸很好地順應了拳勢的蓄髮變化,是太極拳運動最合理、最自然的呼吸方式。

拳勢呼吸的方法用四個字概括就是“蓄吸發呼”:即蓄勢時吸氣,發勢時呼氣。

只要方法得當,掌握拳勢呼吸並不難,這裏向拳友推薦如下方法:初練時腦子裏只需想着動作,不要考慮拳式呼吸。太極拳不是呼吸操,不要用“蓄吸發呼”來限制自己的呼吸,這樣做會造成呼吸緊張和憋氣,對身體反而有害。

行拳時呼吸要遵循“細、勻、深、長”的原則,任何時候呼吸都要以放鬆和舒適為本。在套路動作純熟後就應該習練拳勢呼吸,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想着在“定勢”時把氣呼完即可。

因為定勢是發勢向蓄勢的轉換點,接下來你就自然會在蓄勢時吸氣。當你在行拳中有了“吸縮呼脹”、“吸輕呼沉”的感覺時,説明你的呼吸已經融入到身體的開合鼓盪之中,開合趁着呼吸,呼吸促使鼓盪,形息互引,形氣合一。這時你就掌握了拳勢呼吸的奧妙。

03

“手指脹縮”、“掌心吸放”

“手指脹縮”、“掌心吸放”是身體開合鼓盪“形於手指”的結果。既然是“身如氣囊”,手掌作為氣囊的一部分,自然會隨着身體一起脹縮鼓盪。

蓄勢時:隨着吸氣掌心微微內凹,勞宮穴內含,手指有被氣抽向丹田而收縮變細的感覺;

發勢時:隨着呼氣掌心微微外凸,勞宮穴外放,手指有丹田向外充氣而膨脹變粗的感覺。

手掌心隨着拳勢蓄髮開合所形成的這種凹凸吸放變化,有類似吸盤吸放的感覺,其實這就是太極拳常説的“粘黏”勁。要求學員在推掌時掌心有外凸之意,收掌時手心有內凹之意,以此體會太極拳的“粘黏”勁。

手掌是身體感覺最為敏感的部位,故有“太極功夫手上看”的説法,有一天你在行拳時隨着拳勢蓄髮變化手掌出現了脹縮、吸放的感覺,恭喜你已經踏進了太極拳之門!

04

“脊柱行拳”

“脊柱行拳”是指以脊柱為主動、以手腳為從動的打拳方式。學拳初期,是用手腳來打拳,使得是局部力和僵力。

進而學會了以腰帶脊,發揮腰部的樞紐作用,再隨着功夫的加深,“腰”會逐漸成長:先是與胯連成一體,以腰胯來帶動手腳,接着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個連接百會和會陰穴的身體中軸線(也稱“中垂線”)。

臂和腿好像牽掛在身體的中軸線上,打拳時四肢在中軸線的帶動下運動,起於中軸線,終於中軸線。動手不動腰為僵手,邁步不用腰為死步。上肢要體會“以腰帶臂”的感覺,下肢要體會“步隨身換”的感覺。

我們常説:“四塊松,全身松”,全身的放鬆關鍵在於肩胯的放鬆,在太極拳中脊柱有三種運動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轉動和前後張弛。

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體脊柱的S曲線得到適當調直,可以糾正頭頸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

脊柱的“左右轉動”是太極拳形成圓弧動作的動力源,是以脊柱帶動四肢運動的主要方式。

脊柱的“前後張弛”是説脊柱如同弓背,隨着拳勢的蓄髮開合而含送張弛;

蓄勢時:脊柱隨着吸氣微微後弓,稱為“吞身”;

發勢時:脊柱隨着呼氣微微前馳,稱為“吐身”。打拳時脊柱隨着拳勢開合變化和拳勢呼吸呈現出節律性的張弛,這是形成太極拳開合鼓盪的動力源。

目前練太極拳的呼吸方法就三種,一是自然呼吸;二是逆腹式呼吸;三是腹式呼吸。

自然呼吸大家好理解,後兩種不太好理解。所以我把後兩種的呼吸方法用區別對比的方法來加以闡述。總之,他們之間的區別並不太大。

首先,各門派的太極拳,起吸落呼兩者都是一樣的要求,什麼叫起吸落呼?如所有太極拳的起式,均是兩臂慢慢向上抬起時,為吸氣。兩臂慢慢向下落時,為呼氣。

第二,他們的不同點是,逆腹式呼吸是合吸分呼。而腹式呼吸是分吸合呼。如逆腹式呼吸在抱球式,或兩臂向回拉時,為吸氣。兩臂向外或向上走勢時,如野馬分鬃或斜飛勢就為呼氣。而腹式呼吸則相反。

第三,氣沉丹田,兩者也是一樣的。但有些同志還不太清楚什麼叫氣沉丹田,我不從理論上闡述,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清楚了。如練舉重的,氣必須沉到丹田,否則他就不會舉出你要舉的重量。練太極拳也一樣,氣沉不到丹田,你在實戰的技擊中,你就發不出力。所以過去的老拳師在傳受太極拳時總是強調,要氣沉丹田,怎樣氣沉丹田?我舉的例子是一方面,另一面就是要求以意領氣,氣到力到,以氣運身。

第四,鼻呼吸法,兩者也是一樣的。口鼻呼吸法,就是在練拳時用鼻子吸氣,口呼氣。呼氣時口不須張大。呼吸要慢勻。

第五, 在練太極拳時,還遵循兩條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靜和松與呼吸相結合,兩者也是一致的。在練拳時要慢慢入靜,頭腦無雜念,逆腹式呼吸氣才順,在加上全身放鬆那就如虎添翼,就會很快進入氣功態,當然任督二脈也就任轉自由了。目前大多數練太極拳的都在練逆腹式呼吸,如果沒有老師的當面的指導,最好不要強調配合呼吸了。

陳氏太極拳的呼吸

我國源遠流長的養生健身法——導引術和吐納術,在公元前四世紀已見於老子、莊子、孟子諸人的著作中。

老子説:“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虛其心,實其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其意為呼吸的一開一合要自然,氣息要由粗到細,由細到微,綿綿不斷。保持腹實胸寬狀態。做深呼吸運動和柔軟運動配合自然呼吸,使人精神和身軟。莊子在《大宗師》説:“古之真人,……其息深深。”莊子把“真人”作為“眾人”的對稱,“眾人”是不練習深呼吸運動的人們。“息”就是“氣”,就是“呼吸”,莊子《人間世》説:“氣息茀(音勃)然”。一呼一吸,稱作一息。

孟子説:“氣……以直養而無害”,意思呼吸要循乎自然。

陳氏太極拳的呼吸法是採自源遠流長的導引述和吐納法,因此它的呼吸法和靜氣功的呼吸法是同出一源的。不過,陳氏太極拳是動靜交修,內外兼練的整體的和內外統一的拳術,它的姿勢複雜多變,全身各部分的動作“清規戒律”很多,配合呼吸一時不易恰到好處;靜氣功是靜中求動,姿勢單純,呼吸自然協調,做到“形神合一”。

【來源:正雷太極書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