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龐思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第六個“中國醫師節”即將到來之際,8月15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簡稱“廣中醫一院”)舉行了中國醫師節表彰大會,評出“優秀醫師獎”“醫療業務獎”“創新爭先醫師獎”等獎項,以弘揚“大醫精誠”精神,展示新時代醫務工作者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廣中醫一院醫師節活動頒獎現場。龐思齊/攝
會上,“國醫大師”周岱翰獲“行醫超過50年”獎。年逾80歲的周岱翰日常查房、會診、講學、帶教、著書,一個不落,他認為醫療學科知識更新的週期以年為單位,每天翻閲大量醫學專業雜誌“充電”已成為固定日常。他一手創辦《中醫腫瘤學雜誌》,填補國內無中醫腫瘤學專業學術期刊的空白。
廣中醫一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王繼勇獲得“主刀的三四級手術量最高的醫生之一”“疑難危重病人數最多的主診醫生之一”等多項殊榮。他還有另一個身份——“科普達人”,在繁忙的門診、手術間隙,他抽時間寫科普文章、錄製科普視頻,藉助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台為患者提供科普服務,打通醫患溝通的線上路徑。
“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王繼勇説,預防要靠大眾有健康觀念,而這個觀念就要靠醫生去傳遞。醫生只治病,就相當於只關注懸崖下的人;醫生更應該做的,是在懸崖邊做好護欄,讓大家不生病、少生病。
此次獲得“優秀醫師”獎的沈創鵬,是廣中醫一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他在臨牀診療中發現,糖尿病、肥胖、脂肪肝、代謝綜合徵等代謝性疾病,往往兼夾有痰、濕、熱、瘀等病理情況,借用醫聖張仲景的經方思路,他選取了大黃、蒲黃等有代表性藥物進行基礎研究,發現藥物通過肝臟的核受體發揮靶向作用,能有效改善糖脂代謝紊亂。
沈創鵬説,對於青年中醫師而言,紮根中醫經典,帶着科研思維做臨牀是一個“反芻”的過程,能讓醫生綜合素質迅速提升,更好地服務於患者,這條路應該堅定走下去。
廣中醫一院表彰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醫藥文化在一次次臨牀實踐和治病良方中代代相傳,符合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和學術傳承的模式越來越清晰。目前,廣中醫一院有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8人,名醫學術傳承工作站在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掛牌。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