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天性。但“幼吾幼”容易,“以及人之幼”卻難。近日,兩則有關“幼吾幼”的新聞刷屏,每位家長當引以為戒。
一則是8月7日,在安徽銅陵。一老人帶外孫在遊樂場玩耍,因外孫和別家寶寶搶玩具,老人用裝着水的杯子“偷襲”寶寶後腦勺……而這個寶寶,僅有一歲半!
另一則是8月17日,在山西忻州,倆小孩爭鞦韆,大媽為孫女出氣瘋狂搖晃男孩,被男孩媽媽一腳踹飛……
小孩子一起玩耍,起個爭執很正常,但孩子有他們自己的處理方式,只要“不大打出手”,作為大人,最佳的處理方式是“冷眼旁觀”,讓孩子自己解決,這有助於鍛鍊孩子情商,有助於他們社交能力的形成。
毋庸置疑,當今世界,是一個競爭的世界,孩子的競爭力應當從小培養。
孩子在一起玩耍,爭搶玩具便是一種競爭——一個玩具兩人(或多人)爭,肯定有“勝者”,也有“敗者”。
這個時候,作為大人,對勝者要進行“謙讓”教育,能爭不爭,才能交到朋友,才能團結他人,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
對於“敗者”,要教育他們學會“避鋒”,及時抑欲止爭——不是不爭,而是要講究規則、策略,比如,先來後到,比如,下次去得早,出手快等;同時,還要教育孩子“眼光放遠”,玩具不止這一個,其他還有很多,這樣會避免孩子走入思路、思想的狹隘衚衕,形成偏執、固執性格。
反之,如果孩子想幹什麼,大人就幫他幹成什麼?想達到什麼目標,大人就幫他達到什麼目標。甚至像開頭新聞中的兩位老人,為達目標甚至“不擇手段”,這樣一方面會帶偏孩子的人生方向,讓孩子形成孤僻、不合羣性格,將來難以融入集體和社會;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養成事事靠家長的依賴心理,獨立自主能力難以形成,一旦離開大人,便事事難成、寸步難行。
更為嚴重的事,事事依賴家長的孩子,離開家長到社會、到羣體中,因為交往能力差,不會協調人際關係,更容易成為他人霸凌的對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護犢”之情人皆有之,但凡事有度,過猶不及。如果將來想讓“天下運於自己孩子之掌”,就不僅要“護己之犢”,還要學會“護人之犢”,教育孩子學會與其他孩子和諧相處!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