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胃主納,脾主運;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潤,脾喜燥。

脾胃之疾不宜呆補、漫補、壅補,應補中有通,靜中有動,使補而不滯,潤而不膩,能升能運,以順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

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脾胃不好的人,從外表上就能看出來。有的面色蒼白,口唇沒有一點光澤;有的過於消瘦,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體格龐大,但一點都不結實;還有的説話有氣無力,精神不振,年紀輕輕卻未老先衰……多是由於他們的脾胃功能受損所造成的。因此,要知道脾胃好不好。常看以下幾個部位:

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一般來説,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紅潤的,乾濕適度,潤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發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乾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齦腫痛等症狀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關。另外,睡覺時會流口水,也是脾氣不足的表現。

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脾胃的經脈和人的鼻子相連。鼻腔乾燥、嗅覺失靈、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鼻翼發紅的人,多有胃熱;鼻頭髮青伴有腹痛,也説明脾胃功能不好。

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脾胃不好容易氣血不足,進而影響到肝,肝開竅於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另外,脾和人體液的吸收關係很大,如果常出現眼睛紅腫、臉腫等現象,也可能是脾的問題。

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脾胃虛弱會導致人的腎氣不足,常常表現為耳鳴甚至耳聾。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過度勞累或情緒引起的。尤其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脾胃失調的人,春天常常覺得身上沒勁兒、手腳冰涼、有時還會拉肚子。脾胃受傷五臟都遭殃。

脾胃出了問題,很可能連累五臟。中醫裏有一句話,“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就像一對母子,心臟病要從脾胃治。脾負責統籌人的氣血,供養心臟。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引發心臟疾病。

互相影響。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有關,必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反過來,脾胃也會影響肝臟,比如脂肪肝出現的根源就在於脾胃無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處理困難,堆積在肝臟裏,從而影響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肺像個“宰相”,專門輔佐心臟這個“君主”。肺通過管理體內的氣,協助心臟治理全身。然而,肺氣的盛衰,取決於脾胃的強弱。脾胃虛的人往往會導致肺氣虛,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人的精力充沛腎氣就充足。腎的精氣強弱,還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營養滋養腎臟有關。長期脾虛會導致腎虛,表現為心裏煩熱、容易盜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涼。

脾胃四怕,生、冷、撐、生氣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生氣。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着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撐,飢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飲食不節制有關,脾生病則與人過度勞累有關(過勞憂思)。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必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肝不鬱,則脾不虛

肝不鬱,則脾不虛,大家都知道“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

脾居中焦,喜燥惡濕,脾升胃降;

脾最忌諱的是“脹、濕、冷”,喜甜;

我們吃飯時絕不要海吃海喝,更不能喝冰鎮啤酒。

喜甜,並不是大甜特甜的巧克力,適可而止,甜過了,反過來又傷脾。

酒類乃大濕大熱之品,傷津耗氣,極易濕阻脾胃。

平時多喝山藥薏米粥、吃紅棗等食療方法很好。粳米、鍋巴、番薯、山藥、芡實、蓮子、紅豆等其它五穀雜糧都是養脾的好東西。所謂”焦香益脾“,炒焦炒黃的乾果、豆類也有很好的健脾燥濕功能。

艾灸調脾胃

脾運濕但惡濕,如果脾被濕所困,脾就不得不虛了;這時通過艾灸的陽熱之氣,驅寒逐濕對健脾養脾非常有用。

艾灸取穴:脾俞、血海、三陰交應該是首選穴位;因為脾與胃相表裏,那麼中脘穴、足三里也應該灸灸;又因為命門之陽,為脾胃之母,脾之所以能健運,要得到腎陽之温養。

脾俞、三陰交、中脘穴、足三里、命門穴,這些是艾灸主穴,你説我時間多,那你可以順着脾經灸透更好。

艾灸時間:每天1次,每次每穴20分鐘。

祝你脾好,氣色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4 字。

轉載請註明: 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