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是我們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但是你知道嗎,不同的米味道不同,養生效果也各不相同。那今天我們就講講身邊最常見的幾種米都有什麼不同之處吧:
補腎米:小米
小米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具有益腎、除熱、解毒、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泄瀉的作用。中醫認為,小米有滋養腎氣、清虛熱、利小便、治煩渴等功效。常喝小米粥,可補益腎精、益壽延年。
小米中的鈣、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C和維生素B12含量就比較低,每一餐的定量是60多克左右,一般不建議普通人多食或者長期食用。再者小米的氨基酸組成不夠均衡,平常不能完全以小米為主食,要合理搭配其他豆類或者肉類才能避免某些營養物質不足。
煮小米粥時,可以與各種粗糧搭配,做成不同風味的粥,有很好的調補功效。小米性稍偏涼,氣滯者和體質偏虛寒的人不建議過多食用。
祛濕米:薏米
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現代人把薏米視為營養豐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藥用。米仁入藥有健脾、利尿、清熱、鎮咳之效。薏米的葉,可煎水作茶飲,其味清香,飲之可以利尿。
薏米最為人稱道的,當數它清熱祛濕的功效了。薏米祛濕,是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濕邪排出後,脾胃自然好起來。
薏米祛濕呢,炒一下效果更好。
我們取乾淨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炒好後裝入密封的容器內保存。每天晚上抓一把放保温杯裏,開水沖泡,第二天早上喝即可。
健胃米:玉米
中醫認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經、腎經、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健脾滲濕、平肝利膽的功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開胃的功效,《本草綱目》認為其“調中開胃”的功效。
玉米中所含纖維素是一種不能為人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可降低人的腸道內致癌物質的濃度,並減少分泌毒素的腐質在腸道內的積累。但是,胃酸過多的患者可能要適可而止,每天不要食用太大量。雖然玉米有健脾開胃的功效,但是對小孩、胃弱的患者,均應該少量的食用。
滋陰米:黑米
從中醫角度看,黑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有滋陰補腎、健身暖胃、明目活血之效。而且黑米的穀皮含花青素類色素,抗氧化能力強,能起到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和調節血糖的作用。
用黑米熬製的米粥清香油亮,軟糯適口,營養豐富,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因此被稱為''補血米''、''長壽米''等,中國民間有''逢黑必補''之説。也有黑髮作用。現代醫學證實,黑米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補益脾胃,益氣活血,養肝明目等療效。
那黑米怎麼吃最好呢?
黑米一般只經過簡單的脱粒粗加工,吃起來口感較粗,若熬煮成粥,口感軟韌有嚼勁,別有一番滋味。因此黑米最適合用來煮粥,煮粥時,為了讓黑米較快煮軟,最好先用温水浸泡,讓它充分吸收水分後再煮。
黑米粥若不煮爛,不僅大多數招牌營養素不能溶出,而且多食後易引起急性腸胃炎,對消化功能較弱的孩子和老弱病者更是如此。因此,消化不良的人不要吃未煮爛的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