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小學,幾個同班同學的家長在一起聊的都是各自家的孩子,而聲音最多的也是家長們的抱怨,我家孩子越來越難管,越大越叛逆。相信這個話題就是沒有參與的家長也有着同樣的心聲。可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真的和孩子長大了有關係?
當然,孩子大了除了翅膀硬了,更多是是他們具有了自己思辨的能力。但更多的讓孩子叛逆的理由,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和他們的父母有關。如果你剛好是下面這三種媽媽裏的其中一個,恭喜你,你的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會越發的叛逆不好管。
第一種:暴躁型父母
如果是一個小孩子就是一張白紙,那父母就是孩子們的畫筆。一個性格温柔的父母,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也是對人寬容,温潤大方的樣子。相反,一對只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父母,他們只會教會自己的孩子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當父母不怒自威時,孩子自然會越來越聽父母的話,因為他們不知道爸爸的巴掌什麼時候打下來,也不知道巴掌落在自己身上的感覺是什麼感受的。
但一個從小就被爸爸打過的孩子已經知道了,我爸生氣了對我也不過如此。慢慢的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威嚴就消失了。隨着自己長大,身體力行,他們自然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並學着爸爸的樣子發脾氣,逆反,大不了一走了之,或者死地而後生。你説,孩子有了這種心態,這孩子怎麼教育。
第二種:具有控制人格媽媽
控制人格的爸爸要好過,具有控制人格的媽媽。因為畢竟爸爸在家裏的時候不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長,所以對待孩子的影響遠遠小於媽媽。再説,家裏有個管家的爸爸也沒有什麼不對,至少在我國傳統的影響下,家裏爸爸一直都是家庭權利的象徵。可如果一個家庭中媽媽具有控制型人格,那這個家庭必定是陰盛陽衰的,這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如果家裏是男孩子就會變得越發的缺乏陽光之氣,如果家裏是女孩子就會變得唯唯諾諾,甚至向反方向的叛逆型人格發展。
第三種:好比較的家長
不管你是爸爸還是媽媽,作為孩子的家長,你應該一以貫之的愛自己的孩子,信任和支持自己的孩子。可有些家長偏偏不這樣做,他們更習慣觀察別人家孩子,然後再拿來與自己家的孩子做對比。
“你看看誰誰誰,再看看你”,“咱們家這孩子能趕上人家孩子三分之一都算咱倆燒高香”。
這些都是掛在這類父母嘴邊的話。可你想過嗎,人家孩子再好,和你有什麼關係?你家孩子再不好,那不也是你的孩子嗎,將來你要指的人還不是自己的親生子女?
既然你的孩子是最親近的人,那為什麼不能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並學着用欣賞的眼睛來看待他呢?非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對你不耐煩了,也用挑剔的眼光看你了,對於不再尊重,對於有了成見,對於開始叛逆,你才開始悔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