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小柯(化名)沒有抽煙喝酒熬夜等不良嗜好,之前體檢一切正常。但就是這樣一個身體健康的年輕男性,卻確診了肛門癌。而禍根竟然跟他的愛好有關。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叫小柯,今年27歲了,從高中開始我就知道自己的性取向,經過幾年時間慢慢接受了自己。大學開始陸陸續續交往過幾個男朋友,但每段感情的結尾都以失敗告終。心如死灰的我開始放飛自我,經常會在軟件上約人過夜。
工作後,生活的壓力讓我無暇再去想這些亂七八糟的,生活倒是變得沒那麼淫亂了。但在半年前,我發現自己肛周開始頻繁出現瘙癢症狀,在做好清潔之後仍是如此。起先我並沒有太當回事,但過一段時間,那裏不僅會癢還非常痛,甚至還會便血。
以為是痔瘡發作的我趕緊去了醫院,但做了肛門指檢後,醫生的神色很凝重。他説我的情況很可能不是痔瘡,考慮是肛門癌。後來取了肛周的組織去進行活檢,果然被確診為肛門癌,同時伴有HPV16感染。在瞭解我個人的情況後,醫生説我的肛門癌很可能就是在跟人發生關係時,感染上了HPV16,長期放任不管,很容易癌變。
現在我已經聽從醫生的建議接受治療了,預後效果也不錯。我之所以選擇分享出來,就是想告誡大家別像我一樣。建議大家日常多瞭解一些防癌知識,還有發生性行為時注意保護好自己。
一、八成肛門癌與HPV感染有關
肛門癌顧名思義是指生長在肛周的癌症,包括有肛門直腸癌、肛門邊緣癌、肛管癌多種,屬於下消化道腫瘤的一種。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新發肛門癌2萬多例,且發病率在以每年2~3%的速度逐漸上升,死亡率也在以每年3%的速度上升。肛門癌的發生與HPV感染有直接關係,臨牀上確診的患者在有88%存在HPV感染,其中HPV16/18最為多見。
除了與HPV感染有關外,這幾個也是導致肛門癌的主要因素。
抽煙:吸煙會一定程度增加肛門癌的發生風險,吸煙年限越長、吸煙量越多的人羣,患病風險也越高。
肛周疾病:罹患肛瘻、痔瘡、肛裂等疾病,如若沒有積極進行干預讓病情反覆發作的話,可能會讓肛門受到不良刺激,最終誘發癌變。
性行為:接受肛交、多個性伴侶等行為均容易出現HPV病毒感染,進而導致肛門癌的發生風險上升。
當肛門癌來襲時,身體會有一些異常的症狀表現,但這些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痔瘡,對此一定要多加註意。
1、肛門瘙癢
肛門瘙癢是肛門癌最為典型的症狀之一,因為肛周出現病灶後會有細菌和分泌物出現,讓肛周持續處於炎症浸潤的狀態下,進而會引起瘙癢症狀出現。
2、便血
肛門癌引起的便血一般會出現於便後,在用紙巾擦拭時有明顯血跡,血跡還可能會伴有惡臭味。
3、排便習慣發生改變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排便是有規律的,如一天一次或兩天一次,均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近期排便突然變成一天多次或持續便秘,且有糞便變細、便中帶有黏液的情況,則要警惕可能是肛門癌所致。
4、肛門疼痛
肛門癌引起的疼痛感較為持續且劇烈,同時局部還會有明顯的瘙癢症狀,在排便後症狀最為嚴重。
很多人會將肛門癌誤認為是痔瘡,而延誤了最近的治療時機,那如何區分痔瘡和肛門癌呢?
首先,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人身上,而肛門癌多會出現在年齡>40歲的中老年人羣身上,男性發病率比女性高。
其次,痔瘡引起的便血多為噴射狀、點滴狀出血,顏色較為鮮紅,且會在便後出現。而肛門癌引起的出血,是在糞便排出或擦拭時導致病灶表面的毛細血管破裂所致,一般出血量不會太多。
三、患上肛門癌,要切掉屁股嗎?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通外科潘運龍教授指出,罹患肛門癌的患者不一定要切除肛門。現階段放化療對於肛門癌的治療效果不錯,且能獲得較好的預後。一些經過放化療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才會考慮再次進行手術治療。
對於如何預防肛門癌,潘運龍教授表示,肛門癌的發生主要與HPV感染相關,而性交是導致HPV感染的主要誘因。在進行肛交或其他其他性接觸時,一定要做好衞生,最好佩戴避孕套,避免發生感染。
針對於有條件的人羣,可選擇注射HPV疫苗來預防感染。該疫苗不僅僅只有女性能打,男性也推薦進行接種,尤其是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注射可顯著降低肛門癌的發生幾率。《柳葉刀傳染病》上的研究指出,接種HPV疫苗後讓200位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肛門感染HPV病毒的比例下降到了7%,未接受種者的感染率為28%。
不要認為HPV感染是女性的“特權”,男性對此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有條件的要儘早接種HPV疫苗,儘可能預防感染。
參考資料:
[1]《冷知識!肛門也會感染HPV,越來越多人中招!》.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2021-11-30
[2]《這種難以啓齒的癌:9成和“走後門”有關,“行事”千萬別胡來!》.胃腸病.2021-07-26
[3]《行房不當與肛門癌》.廣州日報.2019-12-2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