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孩子的年紀增長,家長容易因為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放下對孩子的關注程度。孩子不需要自己的上下學接送,也擁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孩子的這些變化,正是逐步踏入社會的表現,這時家長的行為做法將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影響孩子未來的社會之路。
現在的生活大幅提升,跟之前的生活條件相比好了很多,不僅家庭温飽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且在物質層面上已經接近小康水平,很多家庭的父母親在孩子成才成人上,更是大方投入教育方面支出,家長容易在孩子日常所擁有的開銷上把控不好。
即使孩子在平日裏沒有開銷,但一提起關於零花錢的問題,可想多數家長均有過糾結,什麼時候應該給孩子零花,怕給少了不夠花,也怕給多了孩子亂花。這不有一位碰到了同樣的困擾:
月月的媽媽是一名財務工作人員,精於公司賬務的把控,因此月月媽媽對金錢有着特別的敏感程度。最近,月月媽媽碰到了困擾,那就是才6歲大的月月會向媽媽討要零花錢。這讓月月的媽媽十分害怕和擔心,心想是不是月月發生了什麼事情,才6歲大就要零花錢,這樣是否不太好呢?
這一天月月再次跑進房門,向媽媽索要零花錢:“媽媽,可以給我一塊錢嗎?”聽到這裏,月月媽媽打發着月月説:“把碗給洗了,我就給你一塊錢。”沒想到月月生氣的説道:“你分明就不想給我!我把碗也洗了,地也拖了,你還是不想給。”
我們總是以為孩子還小,還什麼都不會,事實上,當孩子長到六歲左右的年紀,便逐漸有了孩子自己的金錢觀。此時我們作為家長的行為,對孩子金錢觀的培養是佔據決定性影響。
如果家長不從正面反饋給到孩子需求,容易讓孩子走上歧途。6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邁進小小的社會里,學校中總有用錢的時候,讓我們的孩子獨自買商品,也是一種鍛鍊。
這時候的家長要主動給予孩子一些零花錢,將會培養孩子養成三大好習慣,增加“財商”。
1、懂得如何理財,將來更好打點自己的生活。
小玲的爸爸每天都會主動給小玲五毛錢,作為一天的零花錢,作為剛上小學的小玲來説,這可是一筆“鉅款”。一開始面對小玲爸爸的這種行為,小玲媽媽略顯擔心,害怕會造成孩子的亂花錢現象,直到有一天,小玲媽媽無意間看到了孩子正在愉快的數着自己的金豬存錢罐,小玲一臉高興地對媽媽説:“媽媽你看,我已經有了10塊錢,可是班級裏最有錢的人了呢!”
小玲媽媽非常欣慰自己的孩子居然沒有亂花錢,甚至把錢主動地儲存起來,這是她之前沒想到的。
假如孩子從小便有了自己的零花錢,再加上父母的正確指導,孩子很快便能懂得理財,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培養了孩子正確的財商。作為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錢是什麼,錢是如何使用,同時我們也別忘記告訴他,錢並不能不一切商品,當在家長的薰陶下,孩子擁有了自己對金錢的理解,保持正確的用錢觀念,將來投資理財,出人頭地。
2、拉近人際關係,在交往中游刃有餘
家長一旦給了孩子零花錢,便意味着孩子就是這些金錢的自由支配者。錢財能夠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就像成人之間的相互請客,適當的金錢付出會讓雙方的感情更加親密。在學校當中還能夠維護好自己的同學關係,懂得培養自己的人脈,在長大之後,有了不同朋友,享受的資源更會更為寬廣,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把握人脈。
3、信任孩子,會讓孩子更有主見。
童童是一名二年級學生,是家裏的獨苗,家裏對他要求頗高,事事嚴格,平時也沒有零花錢,孩子想要的東西都是向家人伸手。
有天童童看上了一個玩具,跟媽媽索要,童童媽媽認為孩子重心應該放在學習上,沒有給他買玩具。
不久後,童童媽驚奇地發現童童房間裏有之前索要的玩具,逼問得知是童童從爸爸的錢包中“偷”拿了錢的。童童媽媽深刻的反思,此後,媽媽都會給他一些零花錢,但要求孩子在東西前,告知家長。孩子的底氣源自父母的相信,面對家長的信任,孩子才能更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不會去“偷”錢花。
父母如果在零花錢方面,一直吝嗇的話,將會對孩子產生不好影響:
1、自卑在學校之後,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和同學出去玩耍,沒有零花錢的孩子會因沒錢而不許和同學外出。造成同學關係的緊張,這是沒有零花錢的自卑表現。
2、獨立晚面對自己的財產,孩子擁有主動權,能夠主動支配,沒有零花錢的孩子,東西由父母包辦,無法培養獨立的性格。
3、欺騙作為家長給孩子零花錢應當結合孩子的年齡段制定一個合適的標準,孩子有了自己的零花錢,也不會去欺騙家長,比如多報從買書本的費用,謊稱要交材料費等,所以説,金錢觀是要從小抓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