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遊戲為什麼那麼怕輸家長該怎麼辦這幾個方法父母學起來
最近閨蜜跟我吐槽,她説孩子和她下棋,孩子贏了就會很開心,輸了就會立刻會哭,反應及強烈特別不樂意,即使孩子贏了多次。為此她感到很糾結,怕孩子只知道成功,不知道失敗,這樣算不算受不了挫折呢?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在和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是要怎樣的態度呢?是否在玩的過程中讓着孩子呢?
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孩子為什麼總想贏,害怕輸呢?有以下四個方面。
1、家長對孩子過分的遷就和誇獎
讓孩子缺少失敗的體驗。那會讓孩子抗挫能力都不到訓練。還有很多家長奉行賞識教育,當然這裏的賞識教育是加了雙引號的。家裏面只有一個孩子。拼命的誇獎孩子,孩子表現稍微好一點兒就誇獎孩子了不起,你真棒,真能幹。長期以往孩子習慣了聽到表揚的話,習慣了贏的感覺。一旦輸了,他就可以感覺到很不適應。
2、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比較高
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容易造成孩子理壓力過大。有時候孩子會過高的評估自己,他能幹啊,做什麼事情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否則就是對不起父母,這樣的觀念之下孩子怎麼可能會不害怕失敗?
3、父母對輸贏的態度影響了孩子
有些父母愛爭強好勝,喜歡把別人比下去,在孩子的輸贏很重視。孩子贏了就不停地誇獎孩子,他説孩子很棒,見孩子輸了就遷怒於孩子不給孩子好臉色。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在無形當中就強化了孩子爭強好勝的的心理。
輸贏觀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1、在遊戲中,家長折中發揮自己的力量
大人跟孩子力量對比是懸殊的,那麼家長在跟孩子玩遊戲時,要根據遊戲的難度,孩子的年齡和能力,選擇一個跟孩子差距不太遠的發揮水平,這個力量的選擇就需要建立在對孩子連續觀察的基礎上,也就是説我們要了解孩子當下的能力水平。
在玩耍的過程中,我還要隨時注意力量的對比,當我們過了,也可以有意識的往回收一些,總之玩耍的分寸感是要在玩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另外我們可以在玩耍中找到孩子能忍受的邊界,直到找到雙方都比較適應的最佳狀態。
2、有誠意的陪伴
有些家長覺得跟孩子力量懸殊,並不是很投入在遊戲中,只是覺得這是陪伴孩子的小把戲,因此當自己輸了的時候是一副完全不在乎的表情,就反稱了孩子的在乎。
其實大人輸了之後很遺憾的説:“哦,我居然輸了!”、“啊,我怎麼就輸了呢好不服氣啊!”
這種真實的感覺,讓孩子也敢於袒露自己所有的情感和體驗。
3、從新的角度去看待遊戲,讓孩子享受過程
有些孩子之所以那麼在乎輸贏,是因為遊戲缺少樂趣,我們把遊戲玩得只剩下輸贏了。這時候,其實雙方都偏離了遊戲的本質和最吸引人的層面:樂趣是過程,輸贏是結果。
玩遊戲最好的狀態就是讓孩子活在當下,體會遊戲每一個細節帶來的美好感覺,如果我們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過程中,那麼結果就不那麼重要。
4、讓孩子瞭解輸才是人生常態。
有競爭就會有輸贏而且贏的永遠是少數,輸的永遠是多數。在教育孩子上我們要少做橫向比較,多做縱向比較。讓孩子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讓他明白要想贏得先有輸的勇氣。坦然接受失敗,甚至還要學會敬畏失敗,要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然後才能繼續前行。
5、讓孩子明白成功需要失敗成就
成功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偉大的勝利都是由失敗成就了,在成功到來之前的能夠和失敗共處卻需要勇氣。當然這更是一種智慧。
在特奧會運動員誓詞中有一句話:讓我去獲勝,如果不能獲勝讓我勇敢去嘗試。
凡是遊戲,就註定會有勝負,我們用温柔而又耐心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了這一點,他就能充分享受遊戲的樂趣,也能從遊戲中學會合作,學會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