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孩抵抗力差,反覆感冒發燒,如何提升免疫力?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健康


所以怎樣預防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儘量少感冒或不感冒是很多家長十分關心的事,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事。


如果你是一位家長,家裏的小孩經常發熱,首先要知道你家孩子是什麼體質,只有明確了孩子的體質,才有針對性的調理。

這類孩子最常見的體質是脾虛肝旺或氣陰兩虛,其次是內有伏邪的實熱。我們分別來説一下。

什麼是脾虛肝旺的孩子?

一般這種孩子偏瘦的居多,食慾差,稍多吃大便不正常,不是便秘,就是大便稀。

中醫認為脾臟是主管運化一一運輸的運,轉化的化,將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身體的營養物。如果脾的功能不好,這種轉化功能就弱,所以小孩吸收營養差,身體比較瘦,孩子經常説疲勞或累,這是脾虛。


肝旺有什麼表觀暱?

這種小孩容易煩躁,性格偏急,舌頭的顏色偏紅,晚上易驚或者晚上出汗,中醫稱之為盜汗,有的孩子面部出現潮紅,因為中醫認為易怒是肝氣旺。而盜汗、面潮紅、形瘦、舌紅等是陰虛的表現。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肝旺反映了交感系統偏於亢奮,交感亢奮,易抑制腸胃的消化機能。所以對這種脾虛肝旺的小孩,首先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要吃易消化的食物,像小米粥,小米色黃,入脾,有補脾的作用。

另外,山藥也非常好,山藥既可補氣也可補陰,因為這類小孩是氣陰兩虛。山藥色白,入肺,也可清肺熱,是非常理想的食療素材。千萬不要小瞧這些尋常之物,久久見功,一定要堅持食用一個階段。


在飲食上,不要遷就小孩,吃那些口昧很重,純粹用調料刺激食慾的油炸食物,避免過油、甜膩、不好消化的東西。這些東西由於口感好,容易吃多,加上脾虛消化力弱,容易食積,食積化熱後,就會誘發感冒發熱。

我們在臨牀上經常發現,許多小孩先有食積,過幾天就發熱。如果小孩食慾差,可以喝些麥芽茶。麥芽中含有消化澱粉的酶,也可以用幫助消化的西藥像食母生或乳酶生或多酶片之類。

如果小孩容易口乾口渴,可以燉些冰糖銀耳百合羹,挑銀耳不要買純白的,往往是用化學品處理過的,銀耳應該微黃色,也可以加些紅棗、蓮子。

如果小孩母乳餵養,那麼媽媽同樣要注意自己的飲食,避免上述説的那些食物。由於這類小兒氣虛,免疫功能低,抵抗力差,那麼中藥中有哪些可以補氣提高抵抗力暱?


這裏我推薦一個方子,生黃芪、麥冬、地骨皮、炒麥芽。劑量按年齡可以增減,分別以克為單位。

1-3歲,生黃芪6-12、麥冬3-9、地骨皮3-10、炒麥芽5-10。

3-5歲:生黃芪10-15、麥冬6-12、地骨皮6-12、炒麥芽10-15。

5-12歲,生黃芪15-20、麥冬10-15、地骨皮10-15、炒麥芽15-20。

方子中黃芪,黃芪色黃入脾,也可補肺,味道甜而清香,口感很好,小孩依從性好。由於孩子還有陰虛內熱的問題,所以配合一些養陰清熱的藥,這裏用了麥冬和地骨皮,這些藥基本不苦。地骨皮比較適合小孩晚上有出汗或面潮紅的孩子。

如果小孩有慢性扁桃腺炎,可以在方中加焦梔子1-3克來清火,那個藥就是有些苦。

上述這個藥,可以煎後代茶飲,一般水浸一小時後,煎40分鐘左右,可以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中間吃三、四天偶爾停―、二天也可以。


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的第二種常見體質是內有實熱,用老百姓的大白話來説就是內火重。

這種孩子有什麼表現呢?

這種孩子往往體格偏健壯,喜歡吃肉,食慾旺,好躁動,睡眠不踏實,易長口腔潰瘍,有的有口氣,大便幹或氣味重。

這種孩子大多有明顯的扁桃腺腫大發炎,嚴重的有化膿。一旦發燒,常常是39度以上高熱,比較直觀的方法是觀察舌頭的顏色,會發現比較好。

實際上,反覆發熱與慢性扁桃腺發炎有很大關係。這類兒童的扁桃腺就像那個煤球或木炭似的,雖然表面火熄了,裏邊還紅着發炎。細菌病毒殘餘分子還潛伏在裏邊,伺機興風作浪。

中醫稱之為“伏邪”,那 個邪指的就是這個病毒、細菌。對於這類內火重的孩子,平時鼓勵其適當運動出汗,衣服不要穿太熱, 這樣有利於內熱的宣泄。也少在空調冷氣裏待着,因為冷氣讓他的毛孔閉合,在夏天要讓他出汗排毒。


飲食上,不吃或少吃上火的温熱食品,牛羊肉、桂圓、荔枝、榴蓮、波羅蜜等宜少吃。燒烤、油炸、辛辣的儘量不碰。多數的新鮮蔬菜水果有清熱作用,適當多吃。平時多吃一些苦的東西,中醫認為苦能敗火,像苦瓜、苦菜、穿心蓮、薺菜、馬蘭、板藍根、蒲公英等這些野菜都有清熱解毒作用。

像春天如果周圍環境中有,可以隨手摘些新鮮的,用水一焯,涼拌即可。孩子如果嫌苦不愛吃,可以變着法,加些豬肉、蛋類包餃子或餛飩,或榨汁後兑槐花蜜即可。

最後説一個家長經常糾結的問題,孩子的扁桃體腫大,是否要摘除??

如果孩子的扁桃體比較大,2度或3度腫大,影響睡眠,通過口服中西藥物未能改善,那隻能手術切除。

如果堅持不摘除,一些醫院幵展在扁桃腺上挑刺血或烙的辦法,也有很好的效果,可參考選擇。

小孩反覆感冒發熱,最常見的體質有上述二種,上面我講了保養調理方法,希望給大家有所啓示和幫助。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兒,咱們下期再會!

更多中醫乾貨內容,請微信關注“小金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