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姥姥一手帶大,長大卻只親奶奶,孩子説出原因,姥姥沉默了

都説‘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可見雖然家庭是我們每個人避風的港灣,但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分歧和摩擦也是不少的,而且因為摻和進了感情的因素,反而變得剪不斷、理還亂。這不,高中同學菡菡就遭遇了這種情況,頭痛之下找我在休息日一起出去吃飯,好好的吐槽了一頓她家那本‘難唸的經’。

孩子由姥姥一手帶大,長大卻只親奶奶,孩子説出原因,姥姥沉默了

菡菡是家中獨女,從小打到都非常聽話。在踏踏實實地念完小學、中學後,又按照父母的意思在當地唸了大學,畢業後和大學交往的對象結婚生子。菡菡的老公老家在外地,家裏還有一姐一妹,生娃的時間和菡菡生娃的時間就在前後腳。再加上小兩口新房不大,因此婆婆就沒來帶過娃,都是菡菡的媽媽陪着菡菡坐月子、帶小孩。等到了孩子七八歲上小學的時候,菡菡媽才鬆快了點,回家繼續過自己悠閒的老年生活去了。

孩子由姥姥一手帶大,長大卻只親奶奶,孩子説出原因,姥姥沉默了

本以為這一手帶大的娃會更親姥姥,沒想到前幾個月公司放假,菡菡想帶他出去玩的時候問了一句,這孩子哭着喊着要去奶奶家,還説比起姥姥來説自己更喜歡奶奶。這一説法不僅傷透了姥姥的心,也讓菡菡覺得心寒,覺得自家娃怎麼竟然成了個‘白眼狼’?她冷靜下來後仔細詢問了孩子,又和身邊的朋友進行了溝通,這才發現隱藏在後面的原因。

孩子由姥姥一手帶大,長大卻只親奶奶,孩子説出原因,姥姥沉默了
孩子沒有成人的辨識能力,誰對他‘好’,他就想要貼着誰

原來,雖然姥姥一直費心費力地照顧着自己的外孫。但姥姥的個性比較強勢,日常生活裏的要求和規矩很多,雖然這種安排有力地保障了孩子的生長髮育需要,但是類似‘少看電視’、‘不能吃零食’、‘快去睡覺’、‘這個玩具不能買’等等要求難免會和孩子的想法產生矛盾。再加上姥姥一直秉持着‘家長説話就要聽’的態度,不怎麼會和孩子溝通,因此孩子對姥姥的親近有有些牴觸和厭煩。

孩子由姥姥一手帶大,長大卻只親奶奶,孩子説出原因,姥姥沉默了

相較而言,孩子的奶奶基本上沒和孩子有什麼相處時間,更不會去管孩子的日常生活規範。偶爾去奶奶家的玩的時候,奶奶總是好吃好喝地招待着。零食管夠、電視隨便看,就算不完成作業也會護着不讓爸媽去教訓。久而久之,孩子就覺得奶奶‘好’,而姥姥和爸媽一樣都是總是管着他的人,所以在放假的時候説出了‘更喜歡奶奶’這種話。

除了陪伴方式的不同,老一輩的‘不正當競爭’也是造成孩子偏愛奶奶的重要原因。朋友菡菡的丈夫雖然不是獨生子女,卻是家裏的獨子。兒子一人在外結婚生子,沒有回到老家定居,這件事情一直是菡菡婆婆心頭上的刺。雖然嘴上沒説,但老人對自己的孫子更加看重,有好幾次菡菡都聽到自己婆婆説:“兒子已經給你們了,孫子可不能不認家門。”當時只以為這不過是幾句帶着酸意的玩笑話,沒想到婆婆真的付諸了行動。

孩子由姥姥一手帶大,長大卻只親奶奶,孩子説出原因,姥姥沉默了

尤其是在問過孩子之後菡菡才發現,每次他和奶奶相處的時候,奶奶不僅什麼都順着孫子來,而且還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説類似:“咱才是一家人”“你姓什麼要記在心裏”“姥姥是外人,所以才會什麼都管你”這種話。六七歲的男孩又正巧趕上人格發展時期,沒有很好的分辨能力,久而久之就造成了這個局面。

撇除老人的影響,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更加重要。認識到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的原因後,菡菡也大力反思自己。她原來總覺得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就需要在家庭中‘一碗水端平’。因此看到奶奶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少之後,還隔三差五讓孩子給奶奶打電話。為了培養孩子和奶奶的感情,放假出去玩的時候也常常會讓孩子和奶奶一起出去。

孩子由姥姥一手帶大,長大卻只親奶奶,孩子説出原因,姥姥沉默了

這麼做的結果是:姥姥辛辛苦苦養孩子,‘壞人’全給她做了。但每次孩子度過輕鬆愉快的時間時,姥姥卻不在。久而久之,和奶奶和姥姥相處時不同的情緒感受就給了孩子某種暗示,覺得只有和奶奶在一起是總會很開心,是一種獎賞;而姥姥總是管東管西的好煩人,是一種懲罰。有了這樣的暗示,就算姥姥再怎麼盡心盡力地帶娃,到最後孩子還是會更喜歡奶奶。

對於孩子來説,無論是姥姥還是奶奶,實際上都是和他關係很親近的親人。但單純的從奶奶和姥姥兩個人的關係來説,看對方只不過是‘親家’這種‘熟悉的陌生人’而已。這樣一來,難免會為了爭奪孩子的喜愛而出現矛盾和摩擦。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是最能影響孩子認知和行為的對象,因此在處理這種摩擦的時候一定要既敏鋭、又智慧,免得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3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由姥姥一手帶大,長大卻只親奶奶,孩子説出原因,姥姥沉默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