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把三歲之前的孩子稱為無性別兒童,因為在三歲之前孩子的性別意識還沒有完全的建立起來。三歲之後孩子會慢慢的出現性別意識。孩子們會對自己,家人和小夥伴的性別產生區分,對異性產生好奇。有些觀點認為性教育應該貫穿人的一生,性教育對於孩子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那麼爸爸媽媽們在進行性教育的時候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呢?
一、要在恰當的時候
我們所説的恰當的時候是説,當孩子對自己或者異性產生好奇的時候。比如:你的寶貝問你:“為什麼女孩/男孩和我們不一樣?”或者“我是從哪裏來的?”等等這樣類似的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要知道需要給孩子進行性教育了。
二、科學不敷衍但不正式態度
往往當孩子們提出類似於“我從哪裏來”,家長們回答“撿來的”“疼了好久生出來的”“肚子上拉了個口拿出來的”這些都是不妥當的。“撿來的”這種説法顯然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和媽媽爸爸的情感連接少,不會利於親密親子關係的建立,“疼了好久生出來的”“肚子上拉了個口拿出來的”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對生產和婚姻的陰影。因此爸爸媽媽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不能敷衍不能恐嚇。要以科學並且和緩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問。最簡單的例如:“你是媽媽懷孕十個月生出來的”。
三、些資料的準備
書店會有一些關於兒童性教育的繪本和圖片,爸爸媽媽可以去書店挑選一些適合自己寶貝理解的繪本和圖片。爸爸媽媽也可以找一些網上兒童性教育的小視頻來不經意的讓孩子瞭解到。在平常也可以和孩子多講一些生理衞生的小知識。增加孩子對生理衞生的理解。
四、父母的態度很重要
爸爸媽媽們的影響對孩子的性別意識非常重要,有些爸爸媽媽給男孩子扎小辮子,穿裙子,給女生穿男生的衣服,買男生的玩具小汽車,機器人。這些做法就會模糊孩子們的自我性別認知,也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自我性別定位。造成這些孩子在夥伴關係中更傾向於同異性夥伴接觸,不願意和同性夥伴接觸。
爸爸媽媽對於性教育的認知也會影響孩子對性的認知,性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就像孩子們需要學會的任何一件事情一樣,知識的獲得都需要一個渠道,而父母就是給孩子健康性知識的傳道者。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爸爸媽媽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