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對你的孩子大方點!”
路過地鐵站的廣告屏幕時,我看到一位育兒專家的臉,旁邊寫着這句話,視覺效果非常震撼,還以為是國家又在倡導什麼教育理論。直到定睛一看,才發現是某輔導機構的宣傳噱頭,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家長積極報名,為孩子多才多藝打基礎。
廣告看上去沒問題,因果理論也相當能説服人,唯一被刺痛的,只有路過的我。
沒辦法,上個月剛以窮養作為議題進行研究,中間作為參考的諸多案例讓我記憶猶新,只因窮養的後果很嚴重,遠超過家長的想象。
回憶起來,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我們,似乎家庭條件都差不多,沒有過大的貧富差距。然而走出家門,我們終究會發現被窮養的從來不是物質,而是心靈。
現實中,被窮養長大的孩子會形成窮人思維,一旦突破不了,青春期就會陷入無盡的自卑當中,長大也很難擺脱成長困境,事業上發展受限,可能一生窮困。
什麼是窮養教育窮養教育成立之初,服務對象是美國的有錢階層,為了讓孩子不受物慾的誘惑,富裕家庭的父母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刻意迴避財富,窮養教育,以此保證孩子在普通環境下長大。
我國著名企業家王健林就是如此,本身是身價千億的首富,但其子王思聰卻從小到大都不知道自己家裏很富裕。王健林此舉就是為了保證兒子不會被金錢所控制,只有跟普通孩子一樣長大,王思聰才能知道財富的密碼到底在哪兒。
然而,窮養教育在中國流傳開來後,卻被很多普通家庭運用到了對孩子的教育中。窮養原本的教育理念被歪曲,成了在物質上苛待孩子,結果自然南轅北轍。
窮養教育的弊端①抵抗不住誘惑,走錯路
我大學時最好的閨蜜就是窮養長大的孩子,從小穿着二手衣長大的,偏偏給她衣服的都是同齡小姑娘,都在一個村裏長大,自然也是一個班上。這讓她青春期非常自卑。
好容易考上了好大學,卻因為感情問題畢不了業,未婚先孕的事鬧得滿校風雨,最後被迫休學。問其原因,卻是男方對她很好,給她買衣服帶着她吃飯,她抵抗不住這誘惑,就把一切都交付了。
然而那個男的我見過,社會人士,月薪五六千,帶着她吃的也不過就是普通的西餐廳,衣服也是三五百,一般人家的姑娘都看不上。奈何她就看上了,追根究底,不過缺愛又缺錢罷了。
②目光短淺,錯失機遇
我曾經接到過一位網友的私信,講述了自己多年前本有機會發財的故事,在那個信息時代還未構建完成的社會,他在機遇巧合之下擁有了個人所屬的網站。
當時北京的房價不過兩千塊一平,有商家出資萬元購入他的網站,他自然答應。然而在賣掉數年後,他才意識到對方是為域名而來,若保留至今,早已價值百萬。
時隔多年反省後,他得出的結論就是生長環境的影響,導致他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小時候,跟兄弟姐妹搶慣了,長大看到一畝三分地就往上衝,反而忽略了長遠的利益,最後因小失大,一生都成不了有格局的人。
③影響社交,不利於發展
據我觀察,從小被窮養的孩子,長大後都很難有朋友,在社交場合屬於默默無聞的那一個,長大後好友也只有兩三個。這在以人情世故聞名的中國屬於很不利於個人事業發展的存在,而原因則與青春期的自卑有關。
眾所周知,社交是需要金錢的,哪怕在學生時代,喝杯奶茶看個電影都是在所難免的。而窮養孩子的父母就等於變相剝奪孩子的社交權利,逼迫孩子認清“我不配”的現實,從而喪失社交主動權,長大後也會因為對金錢的過分斤斤計較而被看輕。
父母該不該窮養孩子?於是,所有的話題就又轉到了最初,家長該不該窮養孩子?答案自然是不該,但如果父母本人能力有限,不得不窮養孩子,那也要記住僅限於物質,同時在精神方面進行補足。
比如,在孩子沒有能力請小夥伴喝奶茶的時候,請記得告訴孩子,這不是他的錯,我們可以邀請小夥伴來家裏做客。
總之,在孩子的精神教育上,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底氣,以免孩子青春期自卑,影響一生,甚至受困於窮人思維。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