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盡委屈的子秋告訴父母們,再難別讓孩子寄人籬下

《以家人之名》太好哭啦!子秋怎麼就這麼懂事,懂事得可憐,可憐得讓不點媽心疼。

看過這劇後,不點媽想説:做父母的最好不要給孩子一段寄人籬下的經歷!

劇中,子秋出生時就沒見過爸爸,媽媽嫌他是累贅,所以他格外懂事,沒成想最後還是被媽媽拋棄了。

受盡委屈的子秋告訴父母們,再難別讓孩子寄人籬下


媽媽將他扔給李爸爸就跑了,還好李爸爸是個喜歡孩子的人,他承擔起養育

子秋

的責任。

受盡委屈的子秋告訴父母們,再難別讓孩子寄人籬下


受盡委屈的子秋告訴父母們,再難別讓孩子寄人籬下


李爸爸對他很好,但他還是過得謹小慎微,半夜偷偷在廁所洗衣服,吃飯的時候只吃菜不吃肉……

受盡委屈的子秋告訴父母們,再難別讓孩子寄人籬下


剛來到李爸爸家,李尖尖把他行李一遍遍踢下樓梯,子秋一遍遍拖着上來的場景,更是讓

不點

媽淚目。

生活從沒給子秋任性和選擇的權利,稍微“累贅”一點,將面臨下一場拋棄,懂事是別無選擇。

藝人陳學冬和子秋的經歷有相似之處,他幼時父母離異,雙方都不想撫養她,最後是大姨承擔起責任。大姨對他很好,但他心裏清楚大姨沒有養育他的義務,在大姨家住的那段時間,他害怕被拋棄,與子秋一樣他主動承擔很多家務。

受盡委屈的子秋告訴父母們,再難別讓孩子寄人籬下


子秋是很多寄人籬下的人的鏡子,他們都活得小心翼翼!

網友a:我以前就被爸媽寄養在姨媽家一年。我覺得那一年影響了我的一生,在別人家謹小慎微,飯不敢吃多了,好吃的不敢去夾,每天搶着洗碗洗衣。

網友b:別人一家的生活與你無關,像個看客,但是出於禮貌還要裝着融入其中的樣子。表現為:除了生活必要,不愛説話;儘量讓自己隱形,不提要求;自覺吃飯睡覺,不在不合適的時間出門。

寄人籬下的悲哀,即使再聽話再小心翼翼,也害怕成為負擔。

將孩子寄養在親戚家,會讓他形成膽小甚微的性格。即便親戚對他再好,他內心仍然是委屈的。

寄人籬下對孩子心理健康無有利影響,離開父母的陪伴更是危害多多。

孩子小,並不是誰帶都一樣。0-10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

0-3歲是孩子與母親建立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與母親建立的依戀關係,將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4-10歲是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這個時期需要父母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很多習慣親戚也不好糾正,還是需要父母親自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不再來。

《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0-10歲,感情上的陪伴是以後多少金錢都替代不了的!想給孩子好的陪伴並不需要花多少時間,給孩子的是高質量的陪伴就可以了。

受盡委屈的子秋告訴父母們,再難別讓孩子寄人籬下


高質量陪伴可以是給孩子講一個睡前故事,也可以是陪孩子玩一個益智遊戲,或者是跟孩子一起去公園玩耍。你看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的人,也可以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把孩子帶在身邊吧,別讓他寄人籬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8 字。

轉載請註明: 受盡委屈的子秋告訴父母們,再難別讓孩子寄人籬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