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衞視】
隋薪今年6歲,喜歡長髮公主的她從小活潑開朗。父母在37歲時迎來了這個被視若珍寶的孩子,取名“隋薪”,寓意“隨心如意”,這是對女兒美好的祝福與祈願。然而因為一種罕見疾病,小隋薪的身體停留在了3歲的年紀、不再發育。自那時起,爸爸媽媽便帶着她輾轉各地求醫。兩年後,小隋薪被醫生確診為黏多糖貯積症1型。
2021年6月,隋薪一家來到北京兒研所治療,在兒研所附近“臨時的家”中,40平米左右的出租房住着隋薪、媽媽、姥姥一家三代,爸爸因為要掙錢養家,留在了鞍山老家。病魔的陰霾籠罩着這個家庭,而隋薪一家,只是中國許多“黏寶寶”家庭中的一個縮影。
01
治療面臨種種難題
黏寶寶大家庭相互取暖
要想治癒黏多糖貯積症這種疾病,只有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一條路徑。儘管這種治療方法風險極高,為了挽救小隋薪身體狀況的每況愈下,她必須儘快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在兒研所血液科劉嶸主任的幫助下,小隋薪找到了合適的配型。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過程通常要持續半年到一年,其中住在無菌倉中,也要長達1到2個月的時間;加上進倉前的各種檢查、進倉後的衣物換洗、消毒,出倉後的複查,都需要頻繁往返。尤其是出倉後,孩子不能受到細菌侵害,無法乘坐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最好的辦法就是推着兒童車往返於醫院。
在隋薪家住的這片樓房裏,像他們這樣的黏寶寶家庭多達十幾家。這些黏寶寶家庭選擇在兒研所血液科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一場為生命而進行的戰役,把他們牢牢黏在一起、組成了友愛的大家庭。由於特殊的病情,大多數黏寶寶只能往返於“醫院——出租房”的兩點一線。每當天氣好的時候,兒研所旁邊的日壇公園就是孩子們開心玩耍的樂園。
經過幾個月的等待,小隋薪終於收到了可以進倉的好消息。在媽媽打包進倉所需物品時,兩位孩子已經出倉的病友媽媽趕來幫助,並無私地向她分享倉中的寶貴經驗。在隋薪家最痛苦、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是這些病友家庭與其感同身受、相互取暖。“病友一家親”成了隋薪媽媽最常説的一句話。
02
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
開啓向死而生的破繭之旅
2022年4月27日,在經過三年的苦苦等待和精心準備後,小隋薪終於等來了“進倉”的日子。患者的最後一件準備工作就是要剃光自己的長髮。為了鼓勵自己的女兒,遠在家鄉的爸爸提前剃了光頭。媽媽也當着小隋薪的面剪掉了自己的長髮。在父母的陪伴下,愛美的小隋薪終於鼓足勇氣剃光了頭髮。
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需要先接受超大劑量放療或化療,以清除體內的腫瘤細胞、異常克隆細胞,然後通過回輸採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幹細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此次隋薪所接受的異體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其排異及植入失敗的風險都更高。對小隋薪而言,這是一段向死而生的旅程。
小隋薪需要先闖過化療關。第一天給化療藥,隋薪就發燒噁心持續到凌晨4點半,為了把感染風險降到最低,媽媽只能小心翼翼的護理着。而第二關——回輸造血幹細胞時,過程同樣艱險痛苦。當臍帶血緩緩地從股靜脈推入隋薪的身體時,小隋薪瞬間嘔吐不止……隨着兩管珍貴的臍帶血注入身體,這個六歲的小女孩也啓動了重生的按鈕。
在倉中,小隋薪恢復得很快,原先無法彎曲的關節也開始變軟。在倉中的第30天,她的各項指標已經正常,馬上就可以出倉回家了。和小隋薪一樣,一個又一個治癒的黏寶寶經歷蜕變、迎來重生,他們帶着喜悦離開這裏。
目前,包括黏多糖貯積症在內,世界範圍內確認的罕見病種類,共超過七千餘種,在中國約有兩千萬患者在與罕見病做鬥爭。回看國家醫療衞生髮展的這五年,罕見病診治實現了一系列“零的突破”,罕見病患者們也終將迎來生命的曙光!
「生命緣小科普」
黏多糖貯積症 是一種先天性新陳代謝異常的罕見病,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主要發病羣體為兒童,因患兒無法分泌降解酸性黏多糖的酶,黏多糖不斷累積,導致各個器官衰竭。他們大多身材矮小、面容粗糙、角膜渾濁、關節變形、肝脾增大、心臟瓣膜病、耳鼻喉部病變,最後往往與輪椅為伴,而大部分患兒活不過十歲。“黏寶寶”是對他們的愛稱。
黏多糖貯積症的治療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難題。治療途徑僅有兩個:一個是終身服藥、每年費用高達百萬以上;另一種是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這是一種風險極高的嘗試,但也是治癒的唯一方法。而國內能用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治療黏多糖貯積症的醫院屈指可數。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