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些鼓勵孩子的“口頭禪”,一旦用錯了地方,危害大於好處
生活中,我們越來越重視鼓勵,誇獎孩子,也想要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你一定可以的”、“你是最好的哥哥”類似這些誇獎,成了大家心中的“萬金油”,常掛嘴邊,但你是否真正理解這些話的影響呢?
“寶貝,你可以的”
炎炎夏日到了,最快樂的事情是去兒童水上樂園玩。今天,小文一家人,決定去“樂海水上樂園”去好好涼爽一天。
爸爸在外省上班,很少回家,所以小文很少與水上運動打交道。當爸爸説今天教小文游泳的時候,小文既害怕又高興,而媽媽則一個人在遠處的躺椅上休息。
可不久就聽到了小文的呼救聲,原來爸爸帶孩子去淺水區玩耍,但小文沒有帶救生圈,腳一滑掉到水裏面了。
小文極度慌張,嗆了好幾口水,想站卻感覺一直站不起來。一旁的一個大哥哥,立馬把小文拉出了水面,小文立馬大哭起來,哭聲響徹了整個樂園。
媽媽問詢過來,孩子許久都沒有緩過來,她不斷的對媽媽説:“媽媽,我以後再也不來水上樂園了,我再也不來了,嚇死我了,嚇死我了。”
孩子在面對危險恐懼時,會本能的求生,這時父母的誇獎並沒多大意義
當孩子面對自己完全沒有能力,去解決的問題的時候,你的一句“你可以的”,似乎是想給孩子該給的鼓勵與信任。
但你不知道,當孩子還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他對真實情況尚無法完全掌控,那種巨大的恐懼,會讓一個孩子留下很深的陰影,讓她從此再也不願意去嘗試這件事情。
這種“我不行,我害怕”的巨大壓力,深刻的印在了她的心裏,讓她本可以慢慢學會的事情,成了這輩子再也不願提起的“痛”。
“你能行”是一種很好的肯定,但這個肯定也需要父母去耐心的觀察,去細細的分析。在孩子的視角,她努力可以夠到,還是她暫時還無法被“拔苗助長”突破你的預想。
因為,有些事情,“慢慢來”是時間跟愛最好的模式,也是給孩子一個快樂成長的契機。
“你是最好的哥哥,相信你會讓着弟弟的!”
“媽媽,弟弟插隊,那個鞦韆我等了很久了,我是第一個排隊的。”
“陳浩,你是哥哥,你最棒,相信你會讓着弟弟的!弟弟還小,讓他先玩吧!”
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即使不是二胎家庭,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鄰居家的孩子。孩子的天性都是愛玩的,貪吃的,喜歡模仿跟表現。
一個人玩鞦韆,大家都要玩鞦韆,一個人吃蛋糕,其他小朋友也會要來吃這個蛋糕。
這個時候,是一個孩子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因為家長的引導不是影響一個孩子,而是一大羣孩子。
所以,爸媽隨口一説,雖然是鼓勵哥哥讓着弟弟,但實際上要強迫他們的意思,這樣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1)孩子本人的影響
在孩子看來,要遵守的規則是有長幼區別,對同齡孩子是有效,但對比自己小的孩子時,你的“對”也可能會變成“不佔理”。
因為弟弟妹妹小,就可以無視道理規則,任意去打亂秩序,任意去搶奪別人的東西,久而久之,這個孩子也極可能成為“不守規矩”的一員。
2)其他的小弟弟妹妹們,覺得“小”就是一種特權
在其他小朋友看來,這是特權,可以讓我免於“競爭”,自己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
這種意識一旦形成,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以後,社會上還會給他特權,讓他免於公平競爭嗎?
“寶貝,你真聰明”
孩子學會了一項新技能,我們常常會説:“寶貝,你真聰明”,但如果,孩子學會的是“説謊”呢?你還是這樣誇獎她嗎?
孩子踩壞了爺爺辛辛苦苦種的菜,然後告訴爺爺:“爺爺、剛我看到一隻大狗,踩壞了你的菜地。”
爺爺着急跑去看,卻是一地孫子的腳印。嘴裏滿是無奈道:“我孫子淘氣是淘氣,但知道找藉口了,真聰明。”
孩子的機靈與調皮分成好與壞,如果父母不分清楚對與錯的誇獎,對孩子百害無利
這樣孩子會説謊成性,因為這種“聰明”會得到長輩的誇獎,那孩子便會更加的去實踐這種“聰明”。
到有一天,孩子可能會成了警察局的常客,到時候再後悔,還來得及嗎?
聰明必須是用在“正道”上,這個要求不僅關乎學業成績,而是關乎品性。
如果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那再聰明,也只會是產生巨大的破壞力,而不是“有益”力。所以,“寶貝,你真聰明”也一定要區分善惡,才可以用得其所。
新時代的父母,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孩子身上,不斷的學習“陽光、正能量”的方式,希望教育出“完美”的孩子,但有些話、有些方法,過猶不及,可能也會是一種傷害。